佛三尊造像 東魏
這三尊菩薩都是雙目微張,眉如彎月
雙唇微閉,嘴角上翹,面含恬靜微笑
法想造彌勒三尊像 北魏
這三尊造像是貼了金的
青州有些佛像貼金,能保存到現在太不容易了
因為方座正面刻有銘文,所以知道
這是北魏正始四年法想雕造的彌勒佛三尊像
這在目前所見的山東青州北朝造像中
時代最明確且最早的一尊
也是中國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彌勒佛之一
原來早期的彌勒佛是這樣子
如果不是有銘文,誰能認出來呀
思惟菩薩 北齊
思惟菩薩并不專指哪位菩薩
而是一種在菩提樹下靜坐禪悟的姿勢
一手托腮、一手撫腿、頭略低垂
類似思想者雕塑的姿勢
沒準思想者的靈感就來源于思惟菩薩
思惟像源自犍陀羅
卻興盛于我國的南北朝時期
后來成為我國佛教藝術中
重要的造像內容之一
不過因為這種姿勢復雜難以雕刻
所以圓雕思惟菩薩造像比較少
迄今北朝時期青州造像中僅發現兩尊
這一尊藝術水平更為突出
也是我見過最美的一尊思惟菩薩
所以各個角度照片多發幾張
菩薩立像 北齊至隋
參觀的時候,覺得這尊菩薩的笑容最燦爛
可是回來看照片,完全沒有拍出來呀
可能這種仰視的角度難以完美表現笑容
下面這張好像還好一些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數次毀佛運動
無數佛像在這些劫難中被毀
這尊菩薩被砸毀成九大塊及若干小塊
隨后被深深地掩埋起來
在地下埋藏了千余年之后又被挖掘出來
僅肩上飾物缺失一角,實在太難得了
這個菩薩圓圓的臉,臉型有些短
笑起來蘋果肌鼓鼓的
顯得嬌小可愛,又非常喜慶
與后來菩薩的形象差距甚大啊
菩薩立像 東魏
看這尊的時候,又覺得這尊笑得最甜美
嘴角、眉眼都變成月芽形了
頭上那個圓形的飾品都甩到了兩邊
更顯得嬌俏靈動
為什么后來菩薩都變得那么莊嚴了呢
所謂滄海桑田,歷史演變誰也說不清啊
帶頭光菩薩立像 東魏
菩薩立像 北魏晚期至東魏
這位菩薩的笑容更加恬靜一些
真心覺得這些笑容比蒙娜麗莎美多了
上面這些菩薩長相都差不多
下面來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