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會有頭痛、牙痛、肩頸痛、胃痛、經痛、腰酸背痛的時候……那面對惱人的各種疼痛,除了吃止痛藥,還有什么好方法?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的小方子,真的太簡單了,簡單到只有兩味藥,但是千萬不要小看它,這個方子可是止痛方劑的老祖宗,基本上咱們身體上所有的疼痛都能找它!這個方子就是著名的芍藥甘草湯,只有兩味藥:芍藥和甘草;芍藥甘草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以甘酸為主,其依據則源于《內經》“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方中芍藥酸苦微寒,炙甘草甘溫,二者相合,具有平肝抑木、養血滋陰、斂肝柔肝、緩急止痛之功。這是仲景藥味最少的方子,他主要用它針對腳攣急(也就是腳抽筋)來緩急止痛。繼仲景后,歷代醫家對這個方子療效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說:
中醫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芍藥甘草湯靈活加減,可以治療不少疾病。這個方子因此也被譽為小方之首,由此衍生出的加味方不盡其數。有的疾病在此方基礎上加幾味藥,連患者都感覺方子太小,懷疑其療效,然而,一經服用,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簡直是“四兩撥千斤”。《朱氏集驗方》說,芍藥甘草二藥,名曰去杖湯,專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古代醫家把芍藥甘草湯叫做去杖湯,就是說腿痛,痛的連路都走不了,不得不依靠拐杖,這個方子喝了以后,腿不痛了,拐杖也丟掉了。《歲時廣記》一書中記載,用白芍、甘草,按五比一的劑量,專治療腳氣腫痛,名曰腳腫湯。有一個案例是,一個老漢,因生活在靠水的地方,水氣重,腳腫得像冬瓜。詢醫后用白芍和炙甘草,吃了十天后,腳腫退了一半。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后會衰老,腳底的筋萎縮了,一走路就痛,芍藥甘草湯用上,它能養血柔筋,讓筋變得柔軟,變得放松,筋脈通暢,腿腳就會恢復力量。《鄭氏家傳方》記載,頑固頭痛不愈,比如三叉神經痛,用白芍和甘草,通常是七劑而愈。
芍藥甘草湯能夠放松肌肉,肌肉拘緊了就會疼痛,放松了就會輕松。還有的頭痛是因為肝血不足,身體里的血屬陰,陰不足,陽就失去了制約,本來應該潛藏在水里,現在循經上攻到頭部,稍微動一下氣,立刻頭痛難忍。這種痛大多以偏頭痛為主。白芍有補血的作用,白芍把肝血補足,肝陽就乖乖潛藏下來,不再作亂。《醫方妙用》載,重用芍藥甘草,能夠緩急止痛,加威靈仙、羌活,可治療肩周痹痛。這個方子里的芍藥能夠以酸泄肝急,炙甘草以甘能緩肝急,威靈仙宣風通氣,通開十二經脈,然后羌活專治腰以上的疼痛。有一個老干部,他50歲的時候,肩就很痛,晚上睡覺經常痛得睡不著,嚴重的時候,這個手都舉不起來。后來就是用了這個方子,吃第一劑就有感覺,肩膀松了,吃完十劑藥,肩周痹痛徹底消除,大半年都沒有發作過。白芍,炙甘草,葛根,這三味藥是歷代前賢總結的精華,別小看他們,基本上能夠通治所有頸椎僵硬拘緊,是放松頸部經脈的特效三藥。
一快遞員,勞累過度后,頸部痛得不得了。拔罐按摩,還吃著些止痛的藥,居然沒辦法緩解,時常痛得徹夜難眠。用了一劑后覺得頸部一下子放松了,吃完五劑,睡眠質量一下提高,疲勞消失。《孟氏醫案》載,皇宮貴族,經常有山珍海味可以吃,飲食非常豐富,容易暴飲暴食,他們吃撐,肚子痛脹后,通常用元胡索,加上白芍、炙甘草。元胡索能夠行氣止痛,專治心胃痛。芍藥甘草緩急止痛,使緊張拘緊處得到松弛。像是小孩子有時候白天零食吃多了,到了晚上,肚子痛的蜷縮成一團兒,在中醫看來,這是拘緊之象,凡是拘緊的,就要想到給它松通松通,芍藥甘草湯就派上用場了。《祥本醫案》載,冠心病,心絞痛,心慌心悸的,用芍藥加炙甘草,能夠緩急止痛,再加丹參、琥珀,常常能夠一劑知,二劑愈,但要配合擴胸運動。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性味平和,可廣泛用在治療多種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容易出現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慌心悸,甚至心絞痛。這種情況可以用芍藥甘草湯加減再配合擴胸運動來緩解。(當然,具體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遵醫囑用藥)《單方驗方選編》記載,用赤白芍和生甘草,可以治療急性乳腺炎,乳癰,乳房脹痛。一婦女開煎餅店,經常喜歡吃煎餅,吃了煎餅,又不愛喝水。有一次跟家里丈夫吵架后,乳房脹痛難忍,醫院檢查是急性乳腺炎。吃了幾天消炎藥,還是脹痛。后來用了白芍,赤芍,生甘草,陳皮,吃了一周,脹痛感漸漸消失。十天后再去檢查,痊愈。痛經大多和體寒分不開關系,因為寒有凝滯、收引的特點,血脈遇寒則凝,運行起來就不那么順暢,這個時候,人的感覺就是痛,還會有血塊。芍藥甘草湯一進到體內,就能讓收縮的血脈得到放松。再加一味小茴香。小茴香是種子藥,種子的藥性是往下走的,剛好走到肚腹中去,而且它本身又是一味溫性的藥物,用來調理虛寒性疾病再合適不過。除了這些問題,芍藥甘草湯還能治咽痛、心痛、腰痛.......,甚至日常生活中抽筋、磨牙、眼皮跳這些問題也能解決。簡而言之,只要是津液不足,導致筋脈失養的各種疼痛、拘攣,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今天給大家分享了這個經典止痛方,希望能幫助大家緩解疼痛,當然免不了要提醒一下,具體癥狀還是要具體分析,最好是咨詢醫生后再用藥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