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說,“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浪漫的、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向往憧憬,就像這“詩和遠方的田野”。但也有人說,“詩和遠方的田野”更像是空中樓閣,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不能拿來當飯吃。在大多數時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茍且,就是鍋碗瓢盆,醬油茶醋,甚至是一地雞毛。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或體驗?根據以上材料,選取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央草解讀】
周練考試的作文題。
這道作文題挺難的,對剛學寫議論文的高二同學來說。
這道作文題的審題立意需要突破層層障礙:
1、借代和比喻(借代、比喻要還原,怎么還原是第一層障礙)
2、核心概念(喻體還原后,這里有兩個核心概念需要清晰界定)
3、關系(概念的界定不同,體現的關系也會不同)
下面我分別說一下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借代、比喻的還原。
眼前的茍且,
可以代指眼前的生活,現實的處境,或者理解為比喻,比喻生活中物質的那一面。
詩和遠方的田野,
可以代指文學藝術,或者喻指生活中精神追求的一面,是想象,是理想,是虛擬世界。
(以上理解是包括而不限于此,這正是包含修辭意味的表達的難題,既提供了更多解讀的可能性,也讓人琢磨不透擔心自己的理解不符合“正解”。)
第二個問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兩個核心概念:
眼前的茍且,詩和遠方的田野。
把修辭還原,不叫界定概念。
界定概念是為下判斷,也就是提出論點服務的。
材料中把兩個概念對舉,是讓你“二選一”嗎?
假如你理解為“二選一”,說明你是把兩者關系理解為對立關系,而且不可得兼。
兩個概念是不是對立關系?
是不是,要看你怎樣界定這兩個概念。
因為是要在“關系”中理解概念,
所以,你要“對舉”著界定概念。
比如,你可以說,它們分別是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
或者,你說,這是現實和理想。
甚至,你還可以說,它們分別指人的自我和超我。
哪怕你說,這是生活真實和虛擬真實。
(這類作文題,不管專家如何解讀,最后都會加上一句:如有其他理解,只要合情合理,自圓其說,正常評分。)
總之,你對二者概念的界定,要方便你理解某種關系。
畢竟,這里是兩個核心概念。
現在的審題,都強調整體立意。
你不能揪住其中一個詞大談特談。
第三個問題,關系。
關系是跟你的概念相關的。
同學們能想到的,主要還是“現實和理想”,或者“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就簡要說一下這兩組關系。
第一組,現實和理想。
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這兩個概念不清晰,邊界不清晰。
現實指什么?是自然存在的客觀現實嗎?自然形成的父子關系是現實,那人為制定的法律條文是不是現實?你沒有到過的地方是不是現實?遠方的田野是不是現實?
理想是什么?生活貧困想過上吃肉的生活叫不叫理想?想穿漂亮的衣服叫不叫理想?假如物質生活的追求不叫理想的話,那你給我說說人類究竟在追求什么,國家為啥要發展經濟,老百姓為啥想買房買車,是大家都錯了嗎?
我這么追問,是為了給你一個認知,
——沒有清晰的概念,就沒有判斷。
你必須要認真思考,你所說的現實和理想,究竟指什么。
我說沒有標準答案,給你舉例子。
一個段子。
一個農民,想當皇上。
因為自己吃不跑,穿不暖,所以假如當了皇上,就可以天天大餅卷大蔥啦!
——現實限制了人的理想。
——現實和理想是條件關系,現實是理想的前提條件。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最后其實都是你現實生活的投射。
一個故事。
七仙女下凡。
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以及其他自由的神仙,居然要過凡人生活。
《西游記》里的很多妖怪,都是天上下來的。
西方也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
——理想是超越當下的存在。
——現實和理想是對立關系,理想就是“非現實”。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現實里有,它就不是理想。理想永遠在天邊,成了現實的對立面。
一種狀態。
黃永玉九十多歲了,在畫畫,在寫書。
他的理想是什么?就是畫畫、寫文章。
不求名,不求利,只追求一種生活狀態。
——現實和理想融為一體了。
——現實和理想是統一關系。只是重新定義了理想的概念,二者就成了統一關系。
所以,觀點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基礎上的——我再強調一遍。
第二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這個,馬克思說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這個,管仲也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不能反過來。
不展開,不舉例子,自己想。
當然,假如你說,
太煩了,太難了!
我就寫,
我不想寫作業,我就想讀詩,詩多好啊,多美啊!
行不行?
——行!你立刻就能實現理想!
——無非最后啃啃老,吃他們喝他們,而已。
(開玩笑的,不要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