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23.閱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文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余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
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發該文并發表看法。其中,有這樣一則評論:“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當真的面對深陷困境的人時,我們往往又有不同的表現:有人會寄以無限同情,卻遺憾自己不夠強大,可能止步于善念而不為;有人會及時施以援手,哪怕自己的境況也很艱難,但依然會盡力而為。”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示例目的】
嘗試“非模板”作文的寫作。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模板議論文。從要求中的“明確文體”看,我們可選的文體是包括而不限于此種作文樣式的。
我不是說模板議論文不好。擅長這么寫的同學,請繼續。我只是想,就算新聞,也不是只有“新聞聯播”這一種,還有其他樣式,比如“焦點訪談”,以及其他。
我們寫作文,也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樣子。(我這么想也許是不對的,請原諒我的智商和情商)
假如不寫模板類議論文,還能怎么寫?本文試圖做做新嘗試。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作文材料理解】
材料第一段是清華貧困生資助家鄉小孩的心理動機:“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他不為名,不為利,就想傳遞善意,把自己得到的善意傳遞出去。選擇匿名,表明不是為了名聲;選擇說出來,也是表達“傳遞”的意思,傳遞一種觀點,也是做公益。貧困生的標簽,說明自己曾是“被慈善”的人。從接受者到給予者,公益慈善得到了正反饋,良性循環。
清華校友的評論,不是針對他的這種想傳遞愛心的心理動機,而是在思考做慈善的條件。有人覺得自己沒有做慈善的條件,有人能在沒有條件時創造條件做慈善。兩種人都有道德,后一種人的道德水準更高。
材料第三段的“對此”中的“此”,指代不明。此,一般表近指,似乎是指代清華校友的評論。假如這樣,材料就要求我們回答一個問題:你認為做公益慈善要不要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做呢?或者說得直白些,我們的道德水準,提倡哪一種?是高一點的,還是低一點的?
“此”的第二種理解,是指代清華貧困生的言行,指他想傳遞善意與愛心的動機與行為。對他的這種言行,清華校友是校友本友的看法,你也許有另一種看法。那么,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
我可以不必管校友的評論角度,我從我的思考出發:我們中國人有句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報答的對象過去默認是恩主,誰幫助我,我報答誰,但清華貧困生換了一種方式,他選擇了“像恩主那樣做”的方式,你認同他的這種方式嗎?
這里“此”的指代的模糊,也許是給你留下寫作空間吧。
寫議論文更方便直接表明看法,作文沒有指定一定要直接表明看法,我們用其他寫作形式來間接表達看法,沒有說不可以啊。
我們來試試。
【寫作示例】
《微信對話》
吳玉英
【李根】老師您好!這次春季獎學金我申請了一個問鼎閱讀獎學金,剛剛得到消息,我獲獎了。
【央草】太好了!祝賀你呀!
【李根】我想給學弟學妹捐10本書。
【央草】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李根】我直接寄到學校,您把手機號給我。
【央草】好的!說真的,聽到你想捐書的消息,我內心起了一點小波瀾。有一點點意外。這跟蒲曉東不同,也跟14級的王凱不同。我可以知道你是咋想的嗎?我想知道你的想法,還有一點私心。剛剛結束的蘇錫常鎮二模的作文,作文材料是清華貧困生的樹洞自白,講自己曾經是需要別人幫助的貧困生,出于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感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研一的時候,也開始幫助別人,資助自己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上學。你一說想要捐書,我立刻就想到這個作文材料了。你介意我把你的故事講出來,當這篇作文的素材用嗎?
【李根】當然可以。之前我大一是自己一個人坐火車來東南大學的,當時聯系了12級的唐水源學長。他已經大四了,跟他聊天得知他在學校圖書館管理下的社團善淵讀書會。他跟我講,'吳老師當時帶我們閱讀,我就想加入這個讀書類的社團'。他當過讀書會的一年的會長。
每年秋學期開學,學校會有各類社團招新的'百團大戰'。我就去善淵讀書會面試了。然后就通過了。善淵讀書會的名字是從老子的'居善地,心善淵'而來。
我們這個問鼎閱讀獎學金是從2020年我大二時開始設置。大二由于課程繁忙,我沒怎么去參加讀書會的活動。大三的時候我又開始頻繁參加活動,在大三下學期我申請了這個獎學金,并且通過了審核。
【央草】你想給學弟學妹們捐什么樣的書呀?劇透一下?
【李根】正在選,我目前只選了四本書,分別是 新藥的故事1,新藥的故事2,風雪定陵和風起隴西。 其他的書還沒有選好,之后社團開會我去請教一下那些讀書多的同學。
【央草】我要把你的故事講給班里的同學聽。
【李根】好呢呀
【央草】你再講講讀書對你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以及你對學弟學妹們的讀書建議。
【李根】好的。我晚些再回答,我得收拾收拾去上課了。
【央草】好。
(全文817字。)
(對話為實錄,字句稍稍微調。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用這種方法寫作文。)
李根發來的截圖:
李根與央草的微信截圖:
【對話背景簡介】
央草長期在班級推介讀書,自建班級圖書角,由同學們自行管理。12級的同學,我跟了三年,讀的書最多。唐水源當年在班級里種下的草,到大學里還在不斷地拔,還拉著李根一起。14級的王凱,我沒教過他,畢業前,把自己的個人圖書留了下來。15級的蒲曉東喜歡買書讀書并樂意共享給同學。
12級同學管理的借閱登記:
【后記】
李根同學高中的習作:(點擊可閱讀)
3、《悲憤成此篇》(此文是因一件辱師熱點事件引發李根聯想,想起自己的恩師,寫了一篇回憶老師的習作《一朵紅紅的刺手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