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溺水急救:用三寸針會陰穴對著心臟方向下針,水會噴出來。
2.壯陽穴:常灸關元。
3.膀胱問題:中極
4.腸胃病:中脘、足三里。
5.降氣化痰:天突穴
6.打通任督二脈:水溝穴(人中),無凹陷沒兒子。
7.便秘穴位:支溝、照海、天樞
8.痔瘡:長強,對準身體里斜刺,一寸左右。孔最、秩邊,可灸可針。
9.退燒穴:大椎放血或艾灸。
10.扁桃體發炎:商陽、少商放血。
11.中風急救:針人中,手足十宣、百會、涌泉放血。
12.乳房腫塊:初期天應灸,很大紅腫:針肩井,對側足三里。
13.人中:水溝是平的代表沒有兒子,主消渴飲水無度、水氣遍身腫癲癇、不識尊卑、胡說八道、面腫、中風,下針。
14.久咳氣喘、甲狀腺腫塊:中府透云門,灸膻中穴。
董氏奇穴七十二絕針,掃碼免費學!
15.流鼻血:天府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沒有止住,下俠白,加強效果。
16.咳中帶血:咳血代表有炎癥,很熱,舌苔黃,口渴,下孔最。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急性支氣管擴張咯血。
17.喉嚨痛:列缺,陰莖痛
18.心律不齊、肺虛、久咳:太淵
19.乳癰(腫塊):魚際
20.手有三個動作,第一手不能平抬起來,大腸經問題;第二手不能梳頭,三焦經;第三手不能往后擺是小腸經。西醫說五十肩,就在大腸合谷、三焦、小腸經上治,虛實看病多久,在改經的子穴、母穴上下針即可。
21.風濕關節痛:三間透勞宮,手不能握。
22.青春痘:艾灸合谷、曲池
23.上牙痛針合谷(牙痛合谷);下牙痛針內庭,近取穴頰車。
24.手扭傷、腰扭傷、落枕:手三里
25.長久肩痛:曲池、臂臑。
26.狐臭:肩髃透極泉
27.鼻炎、鼻竇炎、鼻塞:迎香透內迎香,通天、灸上星。
28. 甲狀腺亢進:遠取穴取少海,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是治療甲狀腺大脖子用的穴道。
30. 脖子很硬時,坐立不安,遠取穴用后溪、申脈,沒好再用近取穴膀胱經的天柱、大抒穴,治療很強的兩個穴道。
31.中風八大穴:百會、肩髃、曲池、風府、人中、涌泉等,合谷透后溪,可以使手張開,舌強不語針風府。
32.面部中風:臉部中風、口歪眼斜、失語等,地倉透頰車。合谷、瞳子髎,人中、承漿定位。
33.長高三穴道:身柱,灸完太乙、滑肉門,胃口大開,再灸身柱,會長的人高馬大。
34.偏頭痛:太陽透率谷。
35.風濕關節炎:膝蓋傷痛時,鶴頂、兩個膝眼、呈八字形,膽經陽陵泉透脾經陰陵泉,用三寸針,五穴四針可治療所有膝蓋問題,風濕痛、扭傷、腫脹等。
36.水腫、腹水:水分、水道、陰陵泉、地機、三陰交(三皇穴)。
37.膝蓋冰冷:陰市穴。
38.止痛消炎:梁丘穴,膝蓋受傷、摔破、紅腫、青春痘、腹瀉、胃痛。
39.闌尾炎:足三里下約一寸,闌尾穴。
40.糖尿病、五十肩針灸:條口透承山,也專治五十肩,肩膀抬不起來,肩周炎。條口治腳麻(病人踩在地攤上都不知道)。灸消渴穴,確診穴。消渴嗜飲:行間。糖尿病也可陽池透到大陵,是很有名的穴道。
41.豐胸、導痰:豐隆穴
42.急性結膜炎:陷谷透涌泉。
43.胃經頭痛好幾年:對側解溪下針,虛癥在母穴上治療。
44.早上臉腫:陷谷穴。
45.動脈血管阻塞:針厲兌,井主心下滿。
46.預防中風、手指麻:長灸足三里。
47.失眠:灸三毛穴(血虛)、安眠穴,瀉神門,補復溜,心俞、巨闕。
48.脾虛生蟲:大都、百蟲窩(奇穴),血海下一寸,有壓痛里面有蟲,下針疼痛就好了。
49.胃心胸疾?。?/span>公孫、內關治療任何胃病、心臟病、肺病、胸部的問題,氣喘、咳嗽、肺病、心臟肥大都可以下針治療,立竿見影。
50.肚子鼓脹:公孫,腹瀉瀉之,鼓則補之(下針后向上提)。
51.膝蓋內側痛:新痛商丘,久痛大都。
52.月經痛:灸或針三陰交、血海、關元。
53.月經不止:針隱白
董氏奇穴七十二絕針,掃碼免費學!
54.老年性皮膚瘙癢:血海穴(婦科大穴:女人痛經、滴漏不止、月經不來)。
55.手拿不起東西,不能握拳、急性腰、頸、胸、背扭傷:大包穴
56.心臟虛癥(臉色蒼白):補少海(心經母穴),心實(臉頰泛紅、壯熱):外關透內關,瀉神門(心經子穴)
57.心臟病急救大穴,心臟停止跳動:下關元、巨闕、少府(手解穴)
58.督脈的久痛:小腸經的母穴后溪,肩膀,肩、項、肘臂長期的問題。
59.不出汗:腕骨(小腸經原穴),開四關:合谷、太沖、曲池,會流汗利尿,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湯
60.不能扭毛巾(主婦手):養老透間使,養老穴主治視物不明,眼睛問題。
61.止利穴:腸關(腹痛、腸絞痛)
62.手臂沒有力氣,皮膚生疣,扁平疣:支正。
63.身上長疣:小海穴,小腸經的實癥
64.痛在臑俞三天,就下小海,痛三個月就下后溪。
65.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項強(脖子痛,太陽病項強,高血壓項強,瓣膜閉鎖不全項強):肩外俞。
66.耳鳴、耳膿、中耳炎:耳門(三焦經)、聽宮(小腸經)、聽會(膽經),翳風(牙關痛、白內障、偏頭痛)。
67.角膜炎、眼紅腫:攢竹、眉尾、瞳子髎(太陽穴)、耳尖,四穴放血。
68.近視眼科:光明、養老穴。
69.后項強痛,脖子酸:天柱
70.骨折:骨會大杼、胃經郄穴梁丘。
71.背發膿癰:灸風門。脖子強硬,褥瘡灸也可以。
72.紅斑性狼瘡:心俞、肺俞、肝俞。
73.血癌:督俞,第六椎壓痛。
74.貧血、瘀血:血會膈俞,活血化瘀的穴位。病人口渴,但不想喝水,身體里有瘀血。
75.膽結石、肺癆:膽俞、日月,第十椎壓痛。
76.膽絞痛:中瀆。膽石穴有壓痛。
77.消渴穴:第八椎下,確診糖尿病的穴道。
78.肺結核:膈俞、肝俞上灸,吃杏仁。
79.風濕、關節炎:脾俞
80.胃病問題,胃潰瘍、胃出血、胃下垂,胃痙攣(點刺放血):胃的背俞穴,第十二椎下外開一寸半,可以俞募治療,募穴中脘,再扎胃俞。會郗治療也可以,胃的會血中脘、胃經郄穴梁丘。俞募加會郗,最后足三里,治一切胃病。
81.腰痛、陰部治癥、赤白帶、大腸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八髎穴。
82、上髎穴:助孕穴;陰莖痛:次髎;助孕、白帶:中髎;高血壓、大便下血:下髎
83.膏肓痛:膏肓穴放血。灸上百壯,無所不療,灸到嘴巴燥渴、干裂、胸腔氣很旺,再灸關元,將氣往下導,再灸足三里,導入腳底,腳熱不會得癌癥、心臟病、中風,起死回生妙穴。
84.腫瘤、腫塊的根:痞根穴,也是診斷腫瘤治好沒有的穴位,將根除掉。
85.痔瘡有名穴:秩邊,可下長強、孔最(肺經郄穴)、溫溜(大腸經郄穴)、承扶。
86.放血去毒、麻風病、背痛、皮膚癬:委中(膀胱經的合穴,也是母穴,補井當補合)
87.淋巴腫大(腋下腫大):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