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種過花的人,看什么花兒都想擁有,每次去花卉市場都要搬一車回來,幾只小蜜蜂嗡嗡忙上半日,往往都要到天黑才能讓花兒們安好家。
可是花兒們自顧自美麗完之后,就不再理睬我們了,老是安安靜靜地在角落里長葉子,幾日不見它似乎就消失在草叢中。這種時候,唯一還有茶花能給人一些希望,因為每一棵都打滿了花骨朵,一個個就像孕育良久的生命,等春風一吹就可以綻放了。
可是等啊等啊,春風如約而至,花骨朵卻抱在枝頭耷拉下來。零零星星有幾朵綻放,轉眼一年的花期便蹉跎過去了。
五年前遠在大洋彼岸的老友曬茶花,激動得我也趕緊把家里唯幾的茶花挑了一朵跟著曬一曬,某人決計要好好研究一下農藝。上網狂搜索一番,開始了花農的漫長學習。
第一年,發現網上說茶花需要比較深的土層,于是一株株從地上移植到大大的深盆里,松土、施肥......花兒還是稀疏。
第二年,發現網上說花期前肥料要足,尤其推薦雞蛋殼,全家忙著吃雞蛋,攢了小山樣的雞蛋殼,全堆在盆里土里......花兒依舊懶洋洋的。
第三年,又發現原來還需要剪枝,自然少不了一頓折騰,剪得美人都快成光頭了,不用想,這一年又與花兒無緣。
第四年,痛定思痛,仔細查閱發現一條驚天大秘訣:要摘掉一部分花骨朵,讓有限的營養供給最飽滿的那些,這樣才能開花,而且還能保證較長的花期。恍然大悟之下,馬上動手。果然,這一年枝頭斗艷,從冬到春,歷久彌新,總算感受到了陸游詩中的味道: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感謝茶花君的耐心和堅韌,在我們這等菜鳥手下存活并成花。投之以雞蛋,報之以燦爛。這等美事,可不是經常能有的。
今年春節后一直在家自我隔離,天氣或晴或雨,心情時陰時定,唯有院子里的花兒,持續綻放著美麗。茶花更是其中最明艷的王者,以至于捕風捉影老先生詩興大發,我們翻閱了古人茶花詩作,拼成一首《山茶》。且陶陶,樂享花之美,樂享世間萬物之美。
附 2015年2月23日 舊感
俺家院子里的茶花也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