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早晨,天還沒亮,28歲的黃麗萍帶上丈夫和孩子,踏上了久違的回鄉之路。
這是她離開家的第九年,前幾年她一直因為沒啥錢,不敢回家,現在日子好起來了,家里的生活也走上了正軌,她也是時候該回趟故鄉看望父母了。
火車開得很慢,黃麗萍的內心也十分煎熬,她無時無刻都在祈禱快點到站。
經過了好幾天的漫長車程,黃麗萍終于回到了她的家鄉寧波。
她馬不停蹄地往家里趕,當看到父母的那一刻,她直接像個孩子似的跑到父母面前,將他們抱住,這個擁抱她盼望了好多年。
黃麗萍的父母看到女兒的樣子,就知道她肯定是吃了很多苦。
當初那個孩子,現在都已經是母親了,看著自己的兩個小外孫,黃麗萍的父母別提多歡喜。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就容易傷感,看著女兒布滿了層層老繭的雙手,黃麗萍的父母打心底地心疼女兒。
他們是知道那邊的情況很不好,但是看到女兒吃了那么多苦,還是說不上來。
曾經黃麗萍也是被父母的掌上明珠,沒受過什么委屈。
但是在十年前,她卻做出了一個令眾人大吃一驚的決定。
提到北大荒,你會想到什么?
作為我國的農作物量產地,北大荒憑借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了發展農業的寶地,每年生產的商品糧產量可高達上千噸,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可如此寶地,從古至今卻一直是被人嗤之以鼻的地方,很少會有人注意到。
作為一塊荒地,北大荒雖然是擁有著豐富的可開發資源,但是很少會有人涉足。
建國后,為了國家的發展,上頭瞄準了北大荒這塊肥肉,準備對北大荒地區進行大規模開發。
1958年,北大荒開發工程正式開啟。
因為缺乏人手,國家就號召有志青年一起投入北大荒的建設中。
這些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立志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為國家做貢獻的青年,也就是世人常說的知青。
黃麗萍正是這批人當中的一份子。
1969年她報名參加到北大荒隊伍中,那一年她不過才19歲,還是一個不諳世事,還在上學的小女孩。
她的家境不差,在當時也可以算得上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父母對她十分寵愛,也非常重視對她的培養。
在父母的有心栽培下,黃麗萍從小就飽讀詩書,才藝驚人,可以說的上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原本按照她父母的養育模式,她應該是那種一輩子無憂無慮的乖乖女,但是當她得知了國家正在召集人手,前往北大荒進行開發建設時,她第一次做出有違父母意見的決定。
黃麗萍的母親知道了女兒的想法后,自然是不同意的。
且別說這北大荒的環境有多么惡劣,她一個女孩子去到離家那么遠的地方,怎么適應得了那里的生活。
再加上黃麗萍又是一副瘦弱的小身板,去到了那里,又干得了什么重活呢?
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聽到母親的嘮叨,黃麗萍陷入了沉默,她明白母親這是在心疼自己。
但是自己去意已決,不會輕易改變。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任憑黃母苦口婆心地想要勸住黃麗萍,甚至叫來了一堆同輩人來一起幫忙,黃麗萍也難以動搖。
黃母第一次看到如此堅持的女兒,她百思不得其解,這孩子怎么就突然有了想去外面闖蕩的決心呢?
黃麗萍在聽到了母親的疑問后,并沒有著急開口回答,而是一直盯著客廳墻上的照片。
那是她的父親,她想要追隨一生的偶像。
黃麗萍緩緩開口,告訴了母親自己的真實目的,那就是想要向父親學習,想要像父親一樣為人民,為國家出一份力。
這是她體內流淌的父親的血液所帶有的家族使命感。
原來黃麗萍的父親名叫黃思深,是一名軍人。
黃麗萍的父親自1931年進軍隊以來,先后參與過多場戰役,一直奮斗在前線,并且還參加過有名的長征,是名副其實的建國將軍。
黃麗萍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開國之前的事情,但是她了解當時的時局是多么危險,而她的父親卻不懼死亡,一心為民。
光是看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她就可以想到父親在戰場上的英姿。
作為父親的女兒,自己不可能一輩子安穩度日,自己要向父親學習。
聽完女兒的真心話,黃母也沒有想到,丈夫對女兒的影響這么大,但是為人父母的,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
還沒等黃母想清楚,黃麗萍就提著行李去往了車站,與同伴會合。
臨別前她和母親以及出差回來的父親抱在一起,父親在得知了她的決定后,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她放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黃麗萍心中雖有萬般不舍,但還是踏上了征途。
此時的她不會想到,這一別徹底讓她和父母錯失了近十年的團圓。
因為北大荒是在大東北那一帶,所以很少會有南方人愿意報名前往,女生更是少之又少。
在十幾人的隊伍中,也僅僅是只有兩個女生。
靠在火車上,看著窗外一點點閃過的家鄉景色,黃麗萍第一次體會到了背井離鄉的難過。
不過傷感歸傷感,這日子還是要好好過下去的,無論前方等待她的是怎樣的困難,她都要一點點突破。
但是黃麗萍也沒想到,這北大荒確實當之無愧它的名字。
在黃麗萍一行人到到達后,眾人無不對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這環境實在是太難以用詞語形容。
到處都是雜亂叢生的野草,天氣也不像他們南方那邊溫和,反倒是讓人感到寒冷。
而這附近看起來也不像是會有人居住的樣子,估計這背后的深山到處都是野獸。
雖然這北大荒自1958年以來,建設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可他們也沒想到居然還是這么荒涼。
而他們的住所也只能說得上是勉強住人,只是簡單地用雜草堆堆起的茅草屋。
這里的風這么大,冬天的時候,這房子還能撐起來嗎?
看到這里,眾人不禁嘆氣起來,他們一直都生活在南方的小城里,生活條件也是數一數二的,沒想到這里的條件居然差成了這樣。
不過既然都選擇來了這里,也只能迎難而上。
想著能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這個荒涼的地方再現生機,黃麗萍就打滿了雞血。
但是想象往往是美好的,現實卻是無比的殘酷。
還沒來幾天,黃麗萍就病倒了。
她本來身子就弱,來到北大荒后,一直無法適應這里的環境,經常是犯頭暈和嘔吐,整得她一直吃不下飯。
在床上躺了幾天調養身體,搞得黃麗萍一直很過意不去,自己是來幫忙的,結果忙沒幫上,反倒是讓大家照顧她。
恢復好身體后,黃麗萍就積極投入到了干活中。
她在家時從來就沒有干過重活,所以她第一次下地的時候非常慌亂。
她力氣很小,常常使不上勁,她只能安慰自己慢慢來,總會成功的。
為了能適應好勞作工作,黃麗萍成天就待在地里,她的雙手不知道被磨出過多少處傷口,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而是咬緊牙,一遍遍堅持下來。
這干活久了,她的手也就長出了厚厚的一層繭,有這些繭的保護,黃麗萍再也不痛了。
看著一天天好轉起來的荒地,黃麗萍心里別提多高興,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在北大荒的生活,雖然是沒有在寧波的舒適,但是在這里她也收獲了許多歡樂,生活不是一直都是難過的。
因為都是同齡人,又是來自五湖四海,在空閑的時候,一群女生會圍坐在一起,相互分享著各自的生活趣事以及見聞。
每天聊天時,總能聽到女孩們充滿感染力的笑聲,為了這場磨難增添了不少色彩。
黃麗萍在北大荒待了好幾年,這期間她一直沒能和父母聯系,因為這里的交通不便,很難同外界取得聯系。
黃麗萍心里很是難過,她很想念家里的人,在北大荒雖然有一群伙伴陪著她,但是她還是想念家的味道。
在機緣巧合下,黃麗萍結識了同樣下鄉的知青張某。
張某比她早來了幾年,是和家人一起來的,只是父親因為過度勞累去世的早,現在也就只有他和母親在這里相依為命了。
在和張某的聊天中,黃麗萍發現原來他們都是南方人,兩個人在愛好上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兩人越聊越投機,日常接觸的多了,兩人自然而然也就走到了一起。
在相戀后不久,他們就在北大荒的同志們的見證下,結為了夫妻。
看到成家的自己,黃麗萍想到了故鄉的父母,他們還沒見過丈夫,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成家立業了。
婚后黃麗萍和丈夫一起投入到了北大荒的建設中,日子也算是美滿。
結婚一年后,黃麗萍就生下了自己的女兒。
看到孩子在向自己笑的那一刻,黃麗萍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掉,原來為人父母是這樣的心境,她終于體會到了當初父母在得知自己要前往北大荒時的感受。
作為父母,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健康成長,再幸福地過完一生就行了。
現在自己當上了母親,才對母親當時的落淚感同身受。
她還真是一個不孝順的女兒,一直不回家見父母,只怕是現在他們一直都在為自己擔心吧。
時間回到現在,看著和父母訴苦的黃麗萍,張某一直覺得他的岳父好眼熟,總覺得在哪里見過。
等他們一行人來到客廳時,看到黃父的照片后,張某才恍然大悟,竟然是黃思深將軍。
自己的妻子居然有著這么不一般的身份。
得知了黃父的身份后,張某開始有些擔心了,自己之前一直以為黃麗萍和自己一樣是窮苦家庭出身的孩子。
可沒想到她的真實身份如此尊貴,自己與她家世懸殊,她會離開自己嗎?
顯然是張某多慮了,黃麗萍壓根就沒想過和他分開。
在家里住了幾天后,黃麗萍一行人就離開了寧波了,回到了北大荒。
回到北大荒后,張某一直不明白黃麗萍為什么還會回來,在自己家里不好嗎,何必跟著他回來受罪。
黃麗萍看著丈夫堅定地承諾,自己既然嫁給了他,就要守護好他們的小家,北大荒雖然比不上寧波,但只要他們一家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往后幾年,和黃麗萍同一批來的同志們都返鄉了。
黃麗萍的父母也在寫信勸說她回故鄉,自己這邊會給她安排好工作,總好過一輩子耗在北大荒。
只是看著自己的家人們以及這片她待了十多年的土地,她拒絕了父母的提議。
她早就和這片土地有了不可分割的情感聯結,她愿意留下來,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改變這片荒地,因為這是她的使命。
這就是黃麗萍與北大荒的故事,作為一個天之驕女,黃麗萍本該有著別人羨慕的光鮮亮麗的人生,可是她卻放棄了這樣的生活,選擇來到北大荒,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北大荒。
這是她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當時千萬下鄉知青的縮影。
他們犧牲自我,為北大荒的發展貢獻。
他們是無私的,是崇高的,他們所具備的精神是獨一無二的北大荒精神。
而北大荒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現在的北大荒早已是享譽全國的糧食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