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度心理學看,在完美媽媽的潛意識里,孩子的不完美會導致母親的全能感受挫而感到焦慮。這樣的媽媽的控制行為會導致孩子的無能甚至心理、人格障礙。
【父母應將孩子“溫柔推開”】在心理學意義上,心靈的成長意味著孩子跟父母的空間距離在扯遠,孩子的人格成長得越好,他們越是有能力遠走高飛成就事業。但是,很多父母會混淆這兩種分離,做出妨礙孩子心理成長的事。
深層心理學有一個說法,叫做“溫柔一推”,意思是,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有意識“溫和地把孩子從身邊趕走”,以便孩子更好成長。每個孩子心理都有獨立和依賴兩種愿望的沖突,父母應該更多支持孩子成長的那一方,因為獨立的方向就是成長的方向。
分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健康成長的孩子,是成功與家庭分離的孩子,這樣孩子的特點和外在表現是:內心和諧,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發展自己潛能的傾向,富有創造性,獨立自主,能夠享受生活,有更高的現實成就。
【過度上網的孩子】即所謂的“網癮”,是孩子在現實層面攻擊性被壓抑的結果,因此轉向虛擬世界。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自由和自主權,內心的攻擊力一直向內壓抑,最終崩潰而導致行為失控,自制力失控,情感失控。所以心理醫生對于過度上網孩子干預的重點不在孩子身上,而應該在家庭關系上。
【溺愛不是愛,是控制】父母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比如一個孩子往前爬著,要去拿一個玩具,母親立刻就幫他拿過來遞給他。其實就是在潛意識里告訴孩子,你是沒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遠離不開我。從小就一直這樣的教育,長大后,孩子的潛意識就會是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永遠需要依靠他人。
【媽媽的潛意識】一個女孩從小缺少關愛,因為她的媽媽工作很忙常常沒空來學校看她。在這個女孩長大也當了媽媽后,也把孩子放在外婆家,往往一周才會去看一次。以深度心理學視角可以看到這個女孩這么做的深層原因,是因為所有母親在潛意識里都想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哮喘是媽媽導致的】幼兒與母親的關系過于緊密,容易患哮喘。這是因為母親對于幼兒的照顧讓幼兒在潛意識中感到“窒息”,無法呼吸,這樣的幼兒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因此很多哮喘的孩子應該做心理治療。
【叛逆期】根據深度心理學,孩子的叛逆期的說法是不對的。其實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還想以以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潛意識中并不期待孩子長大,怕孩子長大后就離開自己。如果孩子不反抗,不表現出叛逆,那才是糟糕的事。
【父母的焦慮】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學習,這其實是父母把對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傳遞給孩子。只有看到孩子在學習,才能減輕他們自己的焦慮。而一個除了學習外,什么都不讓干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會懼怕異性,不敢追求女孩子。愛被壓抑在潛意識,意識層面則表現為恨和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