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家長在咨詢時說,兒子太懶了,整天在自己房間玩游戲。
吃飯得叫好幾次,吃完了就又躺在床上玩手機,手機不離身,睡覺都得放枕頭下面。
除了玩手機,什么都不干,洗澡都得催,不催的話,他能好幾天不洗澡,邋遢得不成樣子。
也不喜歡出去,就窩在家里,長時間不曬太陽,臉色看上去灰中帶黃,一點也不健康。
聽別人說,有抑郁癥的人也會懶得動,什么事都不想做。
她害怕孩子得了抑郁癥,所以,特意來咨詢。
怎么判斷自己的孩子只是單純的懶,還是得了抑郁癥呢?
02
雖然,抑郁癥最主要的癥狀表現之一,就是對事情失去興趣,即使以前自己很喜歡的事情,比如跑步啊,打球啊,游泳啊,也提不起興趣。
但,并不代表對事情提不起興趣,一定是抑郁癥。
普通人的懶得動、不想動和抑郁癥是有區別的。
普通人的懶,只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像不喜歡洗碗,不喜歡收拾屋子等。
有的人因為不喜歡做飯,懶得又洗又炒的,一日三餐都點外賣解決吃飯問題,
但是,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追劇啊,看球賽啊,釣魚啊,還是動力十足的。
抑郁的人,什么事都不想做,這和普通人的懶不一樣。
抑郁的人,是想到呼吸,都覺得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他們對生活失去希望,覺得不管做什么,都太累了,自己已經沒有了力氣,對原來自己很喜歡的事情也不想做,失去了興趣。
簡單來講,想區分孩子是抑郁了,還是只是單純的懶、不想動。
主要看他是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興趣,還是只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想動。
03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家長會問,我家孩子是真的抑郁了,自己怎樣才能幫他進行心理疏導?
事實上,普通人由于不是心理學專業,對孩子的心理幫助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時候,過度的關注和不恰當的鼓勵,還會適得其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加大他的恐懼感和無助感。
有些孩子,剛開始被診斷抑郁時,還會為了向家長進行傾訴,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發現,除了換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沒有任何有效的幫助時,慢慢的,他也就不再想說什么了。
因為,說了也沒用,還不如隱藏起真實的想法,封閉自己,反正也沒有人懂我。
所以,不要想著自己去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孩子對抗疾病已經很累,就不要再去非專業的指點讓他“雪上加霜”了。
04
做為抑郁癥孩子的家長來講,你只要用心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幫助。
別小看這句話,是用心去陪伴,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而不是物理上的距離。
孩子對你關上了心扉,即使你每天周圍著孩子轉,在物理距離上寸步不離,他只會覺得你煩。
請記住:心理距離永遠比物理距離要重要得多。
用心陪伴,不一定是給對方多少語言上的鼓勵,有時,一個擁抱,一個包容的眼神,都更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關心。
最后,我給家長們的建議是:
假如孩子是輕度的抑郁,可以看一下李宏夫老師的書《戰勝抑郁》鼓勵孩子按書上方法進行調整。
假如孩子是比較嚴重的中度抑郁癥或重度抑郁癥,最好預約擅長抑郁癥方面的專家一對一指導,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
沒有哪座高山不可跨越,也沒有無法擺脫的抑郁,只要選對方法,抑郁癥是可以被戰勝的。
【你還想了解的內容】
【1】在強迫、焦慮、抑郁中修煉—加油吧朋友,我能從地獄中走出來,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