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類產品就是為了解決某一具體需求,能夠讓用戶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工具。分為廣義類和狹義類:
1.廣義類,像淘寶,微信 等,可用更準確的詞語描述,解決某類需求的電商類、社交類等;
2.狹義類,像印象筆記,有道筆記,美圖秀秀等;是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生產力效率的特定工具類;
當然,工具類產品也可以在你面前是隱形的產品。好比你看電視,而不是看電視機;好比你跟朋友通過QQ聊天,你的感覺是跟他在聊天,而不是把話告訴QQ,然后QQ再告訴他。這就是典型的廣義類工具型產品。滿足娛樂和社交的需求。
而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回過頭來看,我們在企業的工作中談論的工具。其實本質上談的是組織的協作和運作方式。
the tools we use shape the way we work(我們使用的工具,重塑我們的工作方式)。不僅我們在選擇工具,不同的工具也在塑造著不同的我們。所以,通過工具本身的迭代提升,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員工和組織自我不斷升級。
在工作中,一家公司通常用郵件溝通,那彼此的互動必然慢一點;一家公司通常使用 PPT 展示,那必然更重視形式;一家公司以 Word 工作,自然更傾向于個人創作。工具本身的屬性,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團隊的行為。
很多公司非常喜歡寫 PPT,PPT 本身是非常好的工具類產品,但它強調形式,更適合宣講、傳播等場合。為了讓 PPT 在展示時產生額外價值,很多時候 PPT 上刻意不放重要信息;而在公司運作中,內部信息溝通更重要,強調內容本身,盡可能清晰、準確、完備地表達所有信息的文檔更合適。所以現在字節、美團提倡內部不使用PPT,使用文檔匯報。而文檔也都是多人在線即時協同式所見即所得的更新的文檔。也早已不再是單一的準備-開會聚集-講解-討論的離線文檔。借用飛書:意境非常美的一句話:If you 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they will do wonderful things(如果你給人們非常好的工具,他們自然會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