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在當下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這是對同學們12年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也是孩子成年的標志,更是父母和孩子預備分離的一個重大時刻。從此以后,孩子們張開翅膀,飛翔在自己的天空。
回顧養育孩子的過程,父母與孩子的分離是緩慢的,就像河水,偶爾會激起浪花,但更多的時候,都是不舍晝夜地流淌,悄無聲息。其實,我們幾乎忘記,孩子和母親那最徹底的一次分離,發生在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從那個稱為生辰的時刻之后,寶寶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維持生命,自我成長。
離開媽媽,進幼兒園;結束自由養育,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升入小學,都是寶寶成長的里程碑。
孩子在幼兒園、在學校,大大小小的節日,兒童節、運動會、新年聯歡會、生日會,有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走不開,沒能和孩子一起參加班上的聚會。爸爸媽媽心里往往滿懷愧疚,怕孩子心里不舒服。其實,有時候,沒有父母到場,孩子們才能無拘無束地參與活動,才是最自在的。
這種小小的分離時刻,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是獨立的,工作上的事情,爸爸媽媽必須竭盡全力去做。敬業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時間,也清晰地勾勒出孩子長大的軌跡。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從24小時,到12小時,到8小時,然后就是經年累月的彼此不見。
回顧一個母親和孩子的分離,送幼兒園,孩子哭著進去,媽媽哭著出來;孩子12歲,第一次獨自遠行,媽媽把歡天喜地的娃送上火車,自己哭著回家;送孩子遠涉重洋求學,在機場的安檢口,媽媽在孩子身后淚眼婆娑,孩子昂首闊步,走向TA的遠方,竟然,沒有回頭看一眼媽媽。這是無數媽媽曾經或者將要經歷的日常,有欣喜,也有一點淡淡的惆悵。
實際上,在孩子的青春期,盡管TA每天在身邊,但自己上鎖的小抽屜,不愿被翻開的日記本,已經向父母宣告TA的分離。
對于孩子與我們逐漸的有形無形的分離,我們不理解、不習慣,心里還有點酸酸的。
理智告訴我們,分離是養育孩子的必然結果。分離意味著長大。不用說,孩子們很享受這種獨立自主的感覺,要命的是漸漸老去的父母,怎樣望著孩子的背影開創自己的新天空,享受分離。
我們不說漸行漸遠,也不說被拋棄。但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像蠶寶寶一次一次蛻皮,父母就是被拋棄的蠶蛻。沒有蛻皮的痛苦,也不會有生命的成長。
我們面對分離,能夠做的只是,對以往多年的教育有信心,相信孩子們的能力,祝福孩子們,享受與孩子們分離的過程和結果。
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坦然接受一次次的分離,享受分離的自由和歡喜,才是良好陪伴的奇妙之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我們多年的生活重心、生命的意義,局限在孩子身上,我們為孩子擔憂,為孩子的任何一點成績欣喜,忘記了除了作父親母親,還是我們自己。
分離是成長的必然,因為成長,才有分離;因為分離,才能更好地成長。讓分離過程中的我們和孩子,彼此祝福。多年以后,希望,在孩子們的溫暖回眸中,見到爸爸媽媽快樂自由的身影。
祝福高考的孩子們,恭喜他們的爸爸媽媽。
前文:向孩子學習
推薦:高考在考什么?
本公眾號所有圖文均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自“搖搖晃晃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