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奶價下降給上游養殖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隨著疫情好轉,從5月第四周開始,奶價就已經出現持平并呈現上升趨勢,奶業向好發展。
不少牧業公司得益于奶價上漲,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提升。而且今年國內建設牧場的熱情一直十分高漲,在乳企、地方的支持下,上游養殖業在不斷向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奶價已現上升趨勢
今年的疫情對國內奶業的打擊是巨大的,相比之下,上游養殖業的壓力更大,一方面面臨奶價持續走低,另一方面飼料價格上漲,讓奶農腹背受敵。
疫情爆發之后,國內原奶價格持續下降,一度低到了1.8元/公斤。
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顯示:因疫情帶來的交通物流不暢、乳制品市場受抑制等影響,調查中的86.7%的養殖場均表示原料奶價格下降。
其中有36%的養殖場表示價格下降了不到10%,40.5%的養殖場表示下降幅度在10%-20%之間,14.4%的養殖場表示降價幅度在20%-30%之間,還有9%的養殖場表示降價幅度超過30%。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奶農在堅持近半年之后,終于等到了奶價上漲。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從5月第4周至今,奶價均為持平或上漲,9月第1周奶價已達3.82元/公斤。
6月第1-4周的奶價分別為3.57元/公斤、3.57元/公斤、3.57元/公斤、3.59元/公斤。
7月第1-4周的奶價分別為3.59元/公斤、3.59元/公斤、3.61元/公斤、3.67元/公斤。
8月第1-4周的奶價分別為3.69元/公斤、3.71元/公斤、3.74元/公斤、3.78元/公斤。
另外,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奶牛存欄同比增長了0.4%,生鮮乳產量同比增長7.9%。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鮮乳產量為1431萬噸,同比增長7.9%。一季度影響較大,但二季度壓力逐漸消退,供需恢復至平衡偏緊狀態。
雖然疫情確實給奶業造成了沖擊,但是隨著疫情好轉以及上下游的共同努力,整個奶業都在向好發展,原奶價格進入上升周期的現狀不會被輕易打破。
帶動牧業公司業績增長
受益于奶價回升,不少大型牧業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中地乳業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收入8.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1.05億元,同比增長109.5%。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原料奶銷售21.92萬噸,平均銷售單價約為每噸人民幣3872元,奶牛養殖業務產生的收入達人民幣8.49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97.2%。
賽科星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51億元,同比增長32.5%。實現凈利潤5676.35萬元,同比增長58.5%。公告中明確表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生鮮乳及凍精銷量增加、生鮮乳售價增加所致。
現代牧業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8.28億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76.7%。報告期內產奶量達75萬噸,同比增加10.3%。原料奶銷售高達人民幣28.28億元,同比增加10.0%。
中國圣牧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2.51億元,同比減少11.9%。期內溢利1.4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公告稱實現由虧轉盈主要由于集團原料奶售價相比上年同期平穩上升,以及集團于2019年11月末完成12家合資牧場的少數股權收購。
原生態牧業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集團期內收益為7.51億元,增同比增長14.3%。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增長266.2%。公告顯示,凈利潤增加主要受惠于期內生鮮乳銷售價格上漲以及產奶量提高。
賽科星、現代牧業、中地乳業、原生態牧業、中國圣牧凈利增幅分別達到58.5%、76.7%、109.5%、266.2%、294.5%,大多與生鮮乳價格上漲有關。
在經歷了原奶價格從低價開始拉升,并逐漸呈現穩定上升趨勢后,可能意味著牧業公司的“春天”要到了。
興建牧場熱情不減
2020年上半年,國內興建牧場的熱情十分高漲。實際上在疫情好轉之后,乳企就已經開始投建牧場。如今在奶價整體走勢良好的情況之下,積極性可能會更高。
自4月以來,國內就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等乳企都在加速上游建設。
有消息稱,伊利擬于2020-2025年在山東投資約120億元,建設30座存欄6000-12000頭的標準化示范牧場或同等規模的現代化牧場。
伊利還計劃在內丘縣、呼和浩特市、武威市等地建設奶牛養殖、乳制品深加工等項目。這些也只是一部分投資的牧場項目信息,僅從這些布局來看,今年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設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蒙牛總投資逾1000億元的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10萬頭奶源基地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巴彥淖爾市舉行。
此外,蒙牛還在河北正式啟動了“河北萬噸奶源規劃”,圍繞六大生產基地。總投資7.5億元的嘉立荷萬頭牧場項目也已在豐潤區舉行開工活動,蒙牛在奶源建設上也投入了很多。
君樂寶在河北威縣舉行年產12萬噸液體乳生產線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在邯鄲市大名縣總投資9.4億元的邯鄲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液態奶工廠和萬頭奶牛牧場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
飛鶴今年在龍江縣、泰來縣共投資12億元,投資建設的兩個萬頭奶牛牧場目前均已開工建設。
除了乳企投建的牧場之外,內蒙、甘肅、寧夏等地也在加大力度建設當地的奶牛養殖產業。
甘肅省張掖市通過對牛產業發展的扶持,當地奶業實現了新突破。目前,百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場達到15個,存欄奶牛有2萬多頭。整體呈現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生鮮乳質量提升等特點。
內蒙依托良好的奶源基礎,大力培育發展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今年內蒙古農牧廳還安排了3000萬元資金,支持中小牧場提升改造,不斷向標準化建設。
寧夏計劃到2025年全區奶牛存欄達到110萬頭,日產優質生鮮乳1.5萬噸以上,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99%以上。
在政策利好、乳企帶動、技術支撐之下,上游養殖業已經逐漸在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速了上游養殖業升級,也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原奶質量,促進整個奶業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