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坊創始人 龔建嘉
撰文/ ? 林珮蕓
監制/ ? 香君
制圖/ ? 崔簡幀
監審/ ? Duck 唐
EBH新媒體事業部發自臺灣省
這次《EBH母嬰時代》走進臺灣省,實地考察報道當地鮮乳發展狀況,我們發現,光泉、統一、義美、味全幾乎占領了所有當地鮮乳市場。
光泉:發跡于臺北市迪化街城隍廟口,其歷史得追溯自汪水泉先生,以“泉”字號起家,于光復前設立之糕餅店,俟后其子汪金來先生與汪來金先生及汪圳泉先生三兄弟有感于牛乳營養價值,于1956年自飼養三頭乳牛,開啟了光泉牛乳世界。六十多年來,光泉公司研發多種健康美味商品,乳品界的標竿。
統一: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為中國領先飲料及方便面制造商之一,是臺灣最大食品及飲料企業集團,也是亞洲最大的食品及飲料企業集團之一。
義美:義美食品公司創立于1934年,為知名之食品制造公司,分支機構遍及全臺,海外亦投資設立食品加工廠;將傳統食品現代化。產品包括有糖果、餅干、甜點、禮盒、喜餅、冰品、冷凍調理食品、冷藏新鮮品、飲料、乳品、米食、糕點、食用油等
味全:味全食品有限公司設立于1953年,是一家經營醬油、罐頭、味精、牛奶、優酪乳、果汁飲料、保健食品的有限公司。
臺灣省多數乳品企業存在奶源供應不足的情況,當地牧場規模小,而且比較分散。企業收購鮮奶的方式基本是,一臺收奶車跑幾個牧場收多家的生鮮奶,混在一起,回到工廠加工,其中包括了高品質和低品質的奶源,奶農售奶要按照統一價格銷售,消費者對于鮮奶的生產過程不清楚,奶農收益也不穩定,牧場沒有統一管理。
我們這次報道的方向是關注當地鮮乳市場,在乳制品市場被品牌企業壟斷、奶源供應有限的環境下,是如何把鮮奶這個單品經營的風生水起?鮮乳坊創始人龔建嘉作為后起之秀的代表接受了采訪,他分享了鮮乳坊的發展、困境和規劃。
2014年臺灣省爆發食安危機
2014年10月8日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的案件被媒體曝光后,引起了市場的連鎖反應,同時該“黑心油”事件牽扯了頂新旗下味全公司的產品銷售額急劇下降,特別是高端乳品牌林鳳營鮮乳,消費者秒買秒退,此外還有黑心原料供應也波及四大食品企業,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失去信心,爆發了食安危機。
消費者對于品牌企業的信譽產生質疑,也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希望能實現食品溯源,保證自己及家人的飲食安全,這樣的市場環境給了小企業機會,鮮乳坊也是在這個時期創立的。
鮮乳坊是幾位獸醫背景出生的年輕人組成,主要想挑選高品質牧場,實現單一產地供奶,公開透明地讓消費者看到鮮奶從產奶、運輸到加工的全過程,同時幫助奶農實現盈利,保障奶牛的健康,改善現有牧場環境,鮮乳坊相信“好牛奶應該是自然、純粹、營養的”。
專業畜牧業人,轉行成為乳業人
龔建嘉大學畢業后,與兩位好友組成“肥肉青年環島志工服務種子團”,經常去偏僻鄉鎮免費給動物醫療義診。
他說:“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用自己所學,縮小一點臺灣城鄉差距。”中興獸醫系畢業后,進了野生動物領域,投入屏科大野生動物中心照顧國外走私的外來種動物,幫紅毛猩猩、馬來熊麻醉健檢。
后來到了畜牧業協會,全臺有500多個牧場,他親自走訪了300多個,照顧過超過6000 只牛。一個人來回奔波在全臺的大小牧場,為數百只牛只做直腸觸診、接生、開刀,他感概地說,這不是獸醫師想走的道路,中興獸醫系是全臺灣大型動物獸醫訓練相對較為完整大學,畢業后,又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修,學習奶牛科學飼養。
看見臺灣奶農處境,他想通過收購鮮奶為奶農盈收,同時生產更高品質的鮮奶。龔建嘉于2015年創立鮮乳坊,挑選了四個牧場,2000頭牛,其中最重要核心技術是獸醫專業,悉心協助奶農照顧每頭牛,他說“我們要從上游生產出高品質的生奶”。
臺灣省對牛奶的檢驗以生乳質和抗生素殘留為主,若有抗生素殘留則無法收購。企業向奶農收購的方式,分為A級和B級生奶,收購價格差異很大,鮮乳坊收購方式和企業不同,企業是以月計價,取AB級生乳平均值,鮮乳坊只收A級奶,并且以日計價,鼓勵奶農每天維持最高水平。
他比喻自己是奶牛的家庭醫生,和奶農的關系像是家人,因為有深厚的信任關系,鮮乳坊不止以高于市價20%價格向奶農收購,同時免費提供奶牛養殖技術服務,最后將市場盈利10%回饋給牧場,鼓勵牧場投資在養殖設備改進上。
品牌企業和奶農之間是對立角色,但對鮮乳坊來說兩者是合作,共同為生產出高品質牛奶努力。
鮮乳坊堅持四道檢驗程序
鮮奶需要的檢驗,一是牧場自主檢驗,奶農將生乳擠出后,即在牧場做第一次檢驗,鮮乳坊本身為獸醫專業背景,通過儀器檢測確保無抗生素殘留,再將生乳運往代工廠;
二是代工廠生產前檢驗:代工廠生產前,會將產線清洗以確保生乳不會交替混雜,然后將生乳進行第二次檢驗,確保物理性狀、化學雜質、抗生素殘留等數據皆達到鮮乳坊訂定標準,再進入產線生產;
三是生產過程中抽檢:生產過程中會抽樣檢測,與生產后的成品進行第三次檢驗,確保生產前的生乳與生產后的鮮奶為同一批乳源;
四是定期委托第三方公正單位檢驗:鮮乳坊每季都會將生乳與鮮奶,委托第三方單位,例如:Superlab臺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SGS臺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全套檢驗,包含基本檢驗項目、全套動物用藥殘留檢驗、八大營養素等。
運送過程也會使用溫度晶片管控溫度,確保每個流程中的鮮奶,都是在符合規定的冷藏環境中。龔建嘉說“運輸中用藍牙監控,可以監控到溫度變化,并自主性調節,根據氣候、季節、外界溫度隨時調整。”合作物流公司要按照鮮乳坊的要求送到客戶手中。
好的鮮奶不需要更多添加
臺灣省現約有500個牧場,12萬頭奶牛,20名獸醫。品牌企業收購了100個牧場,安排有4名獸醫(技術員),然而鮮乳坊僅有4個牧場,卻配置5名技術人員。龔建嘉說“四大品牌占了90%市場份額,其余約二十多個獨立品牌占了10%,在這之中,我們是領先的。”
相較于大型企業花更多力氣在品牌宣傳上,小企業著力點是守護源頭,降低加工過程,保持天然原味品質。
龔建嘉相信好的奶源僅需要滅菌、裝瓶兩步驟即可,對大企業來說,奶源只是原料,需要花很多力氣調整風味,添加營養成分。
創立之初,并未有太多資本,因此選擇以眾籌方式預購,短短時間即募集到超過140萬人民幣,被譽為是一場“白色革命”。現實中也會面臨一些困難,比如遭遇同行搶購奶源,但是鮮乳坊與牧場皆為深度合作,有互信基礎,牧場也不會輕易動搖。
龔建嘉說“我們一年實現兩億左右臺幣,折合46511627人民幣的銷售額,銷售額預計每年遞增,現在每天生產23噸鮮奶,第一年是線上銷售,后來增加了線下銷售,主要是會員訂購,供應連鎖飲品店用于調制奶類產品,一般有機商店,高端有機商店,超市等線下渠道。”
未來冰磚奶進入,影響當地奶農收入
鮮乳坊的成名是借助互聯網助力的,經歷了兩次網紅經歷,第一次是鮮乳坊5000位會員創始認購,第二次是嘉明牧場小瓶裝鮮奶,預購成功12萬瓶,全部是網上銷售模式,通過眾籌模式,而且參加的人群是以年輕人為主,先鎖定年輕消費群體,同時他們又成為傳播者。
2014年食安事件后,臺灣一知名媒體標題為“牛奶駭人”引發了社會關注,龔建嘉認為身為專業人士有責任幫助牛奶產業發展更好,大型企業在收奶過程中也會收購不良奶源,這樣才能保證奶量足夠,拉低成本,其實品牌營銷和真實品質是有差距的。
加上政府并未為牧場分級,也沒為鮮乳分級,導致生產出工業化鮮乳。2013年臺灣簽訂“臺新協約”開放新西蘭液態奶以零關稅進入本地市場,對于臺灣乳業沖擊很大,未來還會開放冰磚奶還原,這些低成本進口液態奶肯定會影響本地企業發展。
冰磚奶是鮮乳在殺菌后急速冷凍制成,在冷凍過程中,油脂和水成分結冰速度不一致,導致油水分離,解凍時也不易還原成油水互溶狀態,需要加入乳化劑,額外添加乳脂、干酪素鈉等,好讓還原冰磚奶有足夠的乳脂、牛乳香味,原來鮮奶中的乳清蛋白、乳脂等,在冷凍24小后即有近半被破壞,還原乳在口感及香氣上都比鮮奶遜色,
進口冰磚奶無法標示為鮮乳,臺灣省的廠商多以“牛乳”名稱混淆,乳脂是額外添加的,很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
精致畜牧是臺灣省乳業發展方向
龔建嘉認為“臺灣省乳業處境和日本很相似,天生地理條件造成生產成本高,收購成本幾乎是世界第一高,未來會朝向精致畜牧業,標榜地方風土特色的小農直送”。
此外,鮮乳坊最初創立時,即以食品安全為切入點,關注奶農權益、奶牛生存環境、食物安全等,吸引的消費者以24-40歲的年輕人群為主,更加有傳播力和感染力,很看好母嬰市場的發展前景,尚未涉足配方粉,下一步,龔建嘉帶領團隊正研發機能奶與發酵奶產品,會研發適合高齡一族乳制品,開拓另一塊乳業市場。
在臺灣省,除了鮮乳坊,還有其他日漸興盛的獨立牛乳品牌,以新鮮、無添加為賣點,以小搏大,也能更多為消費者提供優質乳制品,鮮乳坊的發展歷程能否為祖國其他省份中小乳企提供參考價值,也是《EBH母嬰時代》實地報道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