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朗有點火。2020年新年伊始,巴格達一聲巨響,又一次讓沉浸在喜迎新時代的人們把目光聚焦到了伊朗,波斯灣上空波云詭譎,讓全世界的人民都很緊張。但這不是伊朗人與西方人的第一次交鋒了。早在2600年前,他們彼此的先祖有過一次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交手。
在20世紀初的時候,伊朗還不叫伊朗,它有著輝煌的歷史,一個更響亮的名字——波斯。沒錯,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全盛的時候,領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他們的發源地,就是今天的伊朗。
圖1:伊朗地圖
這里曾經產生過一位秦始皇式的大帝——居魯士大帝。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居魯士組織了一支名叫“不死軍”的萬人精兵。為什么叫“不死軍”?他們之中如果有人掛了,就立即找個新人來頂替,隊伍中的人數永遠保持正好一萬。這在敵人看起來,怎么打人都不會少,就像復活了一樣,還以為是殺不死的怪物,于是一個個望風而逃。就這樣,居魯士大帝憑借信息不對稱一統江湖,建立了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曾一度非常狂野,東奔西突,具有非常強的侵略性。公元前539年滅了古巴比倫,隨后一路向西,公元前343年又滅了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有兩個都滅在它的手上,其實古印度也差點。
圖2:四大文明古國
對比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干柴烈火你來我往的春秋戰國時代。波斯帝國無疑是當時的地球村扛把子。
不過人類的欲望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公元前5世紀末,當時已經坐擁亞歐非大片國土的波斯國王大流士為了繼續向西擴張,找了個借口,渡過愛琴海入侵古希臘。長達50年的波希戰爭開始,這是西方文明與波斯文明的第一次交鋒。
圖3:波斯帝國版圖
01波西大海戰的緣起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公元前499年,波斯帝國位于愛琴海東岸的殖民地米利都城邦發生起義,一時間小亞細亞各被殖民城邦云起響應,雅典等國派戰艦馳援。不過,在強大的波斯帝國面前,起義軍無異于螳臂當車,很快就被鎮壓了。
此后的幾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以雅典馳援米利都為借口,秉承“敵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敵人“的基本原則(借口),兩次征伐希臘,但都失敗了。尤其在公元前490年,雅典在馬拉松平原以少勝多大敗波斯軍,讓大流士大帝覺得很沒面子。四年后,大流士在平定埃及叛亂的路上含恨而終,薛西斯一世繼位。
圖4:薛西斯一世
薛西斯是大流士的兒子,這世界上凡是個二代,都覺得自己能跟爹地一樣很牛逼。他想起自己父王東征西討,未嘗敗績,臨了卻在希臘翻了車,心有不甘,一是為了雪恥,二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比爹地要厲害,召集大臣開會,慷慨陳詞:“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房價太貴買不起只能靠搶……總之,我要打希臘!”君主制國家,哪里有人反對?于是開始備戰,一備就是三年,把《三年大戰五年模擬》都刷了整整三遍。
公元前480年春,準備了三年的薛西斯覺得吃嘛嘛香,渾身都是勁兒,是時候出發了,他信心滿滿地率領30萬大軍1200多艘戰船,浩浩蕩蕩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兵分水陸兩路討伐希臘。
當時的希臘文明還是個寶寶,由很多城邦國家組成——各個城邦獨立自治。面對來勢洶洶的波斯大軍,雖然在馬拉松平原上有過一次成功的抵抗經驗,但是大多數城邦還是慫的,所以都表示臣服,只有雅典、斯巴達等少數城邦國家決心抵抗。
嘴上喊著“不怕不怕就不怕”,行動還是挺老實的,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團結才是力量,這些決心抵抗入侵的城邦結成軍事同盟,以便統一調度軍事力量,斯巴達和雅典實力最強,是聯盟老大老二,但是所有軍事行動必須由所有城邦商議后決定。
希臘城邦是被動迎戰,既然波斯人是水陸并進,所以希臘聯軍也只能準備海陸兩路防御。希臘聯軍很清楚地認識到,因為波斯人人多勢眾,直接在平原地帶列陣無異于自殺,所以只能依靠險要的海陸關口抵消波斯兵力上的巨大優勢,進而發揮希臘重步兵的單兵戰斗力。而對于海路而言,也同樣需要依靠雄關險隘削弱波斯戰艦的數量優勢。據此,希臘聯軍制定了三道防線:溫泉關及阿爾提米西亞海峽;薩拉米斯海灣;科林斯地峽。
圖5:希臘聯軍的三道防線
02溫泉關與阿爾提米西亞海戰
公元前480年7、8月份,席卷了北希臘后的波斯大軍終于來到了溫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已經帶著300名親衛等7000名戰士在這等候多時。列奧尼達特意挑選了這個地方,此處關口及其狹窄,僅能通過一輛戰車,易守難攻,不利于波斯騎兵活動,卻是從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同時,為了防止波斯軍隊從溫泉關守軍的背后利用艦隊進行登陸包抄,希臘海軍也進駐在海上版的溫泉關——阿爾提米西亞海峽。
圖6:為防被包抄 希臘聯軍必須在海陸兩個方向進行布防
在多次勸降未果后,波斯軍隊發起進攻,在發射了一波箭雨之后,派出步兵輪番沖擊強攻,企圖用人數的優勢打車輪戰拖垮斯巴達人。但崇武的斯巴達人訓練有素,熟練地組成了方陣盾墻,不但輕松擋住箭雨,還能迅速變換成“希臘長槍方陣”,有效利用了溫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優勢,居高臨下打擊敵人。幾輪沖擊下來,波斯士兵死傷無數,第一波攻擊被完全粉碎,而希臘人的損失卻微乎其微。
薛西斯氣得是吹胡子瞪眼,派出了波斯傳說中的“不死軍“開始進攻。不死軍的戰斗力不輸斯巴達人,列奧尼達使詐佯敗,不死軍們一路追擊,前排的斯巴達老兵卻突然轉身,出其不意地殺死了一波沖在最前頭的敵人。就這樣,斯巴達人成功地造成了不死軍前后排的互相擁擠,向后潰退的波斯人正好堵住了后排前進的戰友。斯巴達人趁機出擊,大獲全勝。
圖7:斯巴達步兵的方陣盾墻
出師不利,薛西斯很是郁悶,決定使用金錢收買和招降愿意為波斯效力的本地人。重金之下必有叛徒,一個名叫埃彼阿提斯的當地人說,有條牧羊古道可以繞過溫泉關,到達希臘聯軍的后面。薛西斯大喜過望,立刻派出“不死軍“連夜奔襲,輕松擊敗了駐守在古道上的守軍佛西斯人,直插溫泉關后,形成了對希臘主力守軍的合圍之勢。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得知佛西斯人被擊潰,波斯軍迂回到背后時,知道大勢已去,為保存實力命令希臘軍隊開始撤退,他與300斯巴達士兵、900希洛人和700名由將軍迪莫費魯斯率領的賽斯比城邦戰士在后方掩護大部隊撤退。最終列奧尼達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就在斯巴達人于溫泉關浴血奮戰之時,希臘海軍也在阿爾提米西亞與波斯海軍酣戰。
希臘海軍充分利用了熟悉地形的優勢及其戰艦相對波斯戰艦輕巧靈活的特性,機動作戰,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在這“海上溫泉關“里,雙方主要交戰三個回合:
在阿爾提米西亞海峽,聰明的希臘人將戰艦的青銅撞角始終對著波斯海軍,這種“刺猬陣型“讓波斯海軍無從下手,卻采用游擊戰的方式,乘著傍晚時分發動了進攻,摧毀了波斯不少軍艦后迅速撤退,波斯卻不敢在黑暗中追擊,只能吃啞巴虧。第二天,有采用同樣的方式攻擊了波斯海軍的西里西亞分隊。第三天,忍無可忍的波斯海軍主動反擊,擺出新月陣型試圖包抄希臘海軍,但希臘海軍始終不離開海岸線太遠,波斯海軍始終找不到包抄的機會,悻悻而退。
圖8:希臘海軍“刺猬陣型”讓波斯海軍無從下手
獲知溫泉關失守,再固守阿爾提米西亞海峽已經沒有意義,希臘海軍為保存實力,決定撤退到薩米拉斯海灣建立第二道防線。在撤退前,希臘海軍還玩了一手“空城計“——他們在阿爾提米西亞海峽的停泊地港口沿岸插滿火把,讓波斯海軍誤以為他們還留在島上。午夜過后,待波斯海軍大多熟睡,希臘海軍悄悄離開。岸上的火把為他們爭取了寶貴時間,希臘海軍全身而退。
03薩米拉斯海戰
自從攻破溫泉關和希臘海軍在阿爾提米西亞撤退以后,波斯大軍再沒有遇到過有效的抵抗,一路長驅直入。波斯陸軍進入希臘中部,在投誠的色薩利和底比斯人帶領下,所有敢于反抗的城邦都被焚為灰燼。9月,波斯海陸軍來到雅典時,雅典居民早已經臨時轉移到了薩米拉斯島,只給波斯人留下一座空城。波斯人洗劫了神廟并放火燒毀了雅典衛城。他們故意讓雅典流亡者看到雅典的火光,以便向抵抗者們耀武揚威。
雅典失陷,讓希臘聯軍人心惶惶。此時的希臘聯軍不僅要面對追尋而來的龐大波斯艦隊,還要提防在雅典大肆破壞劫掠后,繞過阿提卡半島南端的蘇尼翁角,進入薩拉米斯海峽的波斯陸軍。
圖9:薩拉米斯島位置示意圖
而薛西斯為了結束戰爭,選擇了水陸并進的策略:派陸軍遠征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同時,派海軍與希臘艦隊決戰。
奔襲伯羅奔尼撒的波斯陸軍,動搖了希臘海軍的軍心,希臘聯盟將領們連夜召開的第會議,伯羅奔尼撒諸城的將領們主張撤退至科林斯地峽建立第三道防線,其它城邦則主張在薩米拉斯海灣決戰。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會議陷入僵局。
雅典主將地米斯托克利深知如果一但后退,那么會被嚴陣以待的波斯艦隊銜尾追殺,最終全軍覆沒。他眼看情勢不妙,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波斯人的招降,把波斯海軍引入薩米拉斯海峽,迫使伯羅奔尼撒人在海面上迎戰。
地米斯托克利派家仆西卿努斯詐降,在夜間偷偷坐小船給波斯人送去假情報,說希臘海軍已經手足無措了,要波斯海軍馬上包圍薩拉米斯島東西方向的海面,不要讓希臘人逃走了。作為對“背叛希臘”的報償,地米斯托克利希望從薛西斯那里得到了赦免雅典的承諾。
巧的是,恰在此時薛西斯也收到了波斯密探的關于希臘內部的爭執的情報。薛西斯大喜過望,對希臘投降的事深信不疑,分兵兩處堵住了海峽東西兩端,西方為埃及艦隊。負責牽制包抄,東方則為波斯主力艦隊,尋找希臘艦隊決戰。
波斯艦隊的調動被希臘士兵發現,伯羅奔尼撒將領終于明白,此時已然無路可退。最終希臘統一達成了在此與波斯人決戰的意愿。而薛西斯也召集了各個民族的首領問詢是否海戰,求勝心切的大多數人都主張立即決戰。民主的希臘依靠將領個人的計謀達成一致,君主制的波斯卻使用民主的方法決定海戰,這一點倒是很有意思。
圖10:薩拉米斯戰前的兩軍布置
公元前480年9月20日清晨,仿佛諸神矚目,霞光滿天。天剛蒙蒙亮,波斯王薛西斯躊躇滿志,登上山頭,等待著戰敗的希臘人前來投降。希臘老弱婦孺,也在薩拉米斯山上注視他們的父親、丈夫、兄弟、兒子為了保衛家園而戰。古希臘文明與波斯文明,決戰薩拉米斯。
與溫泉關列奧尼達詐敗一樣,希臘人的行動以50艘科林斯戰艦“不戰自潰”拉開序幕,他們從薛西斯的眼皮底下向北劃出地峽,向北“逃竄”。但其實他們的任務是引誘波斯人進入海峽,同時為希臘艦隊把守陣型后方,防止埃及戰艦前來包抄。
傲慢的薛西斯又一次中計,他急忙下令艦隊全軍出擊,加緊合圍希臘人。
在外寬內窄的海峽中,數量上占優勢的波斯艦隊無法展開雄偉的陣勢。波斯艦隊在薛西斯的重賞激勵和懲罰的威脅之下,爭先恐后地前進,沒有統一的指揮和聯絡,出現了首尾難顧,互相沖撞的局面,主線形成了極其危險的“一字長蛇陣”。
希臘人充分利用了波斯海軍的混亂,他們突然改變航向從正面、側面兩個方向,槳齊動沖向敵艦,位于艦艏的弓弩手萬箭齊發,其中有燃燒著的火箭。
地米斯托克利指揮戰艦從波斯人的一側擦過,撞斷他們的船槳,然后掉過船頭,用沖角撞擊波斯戰艦。而快捷的希臘三層槳戰船,左突右撞,繞著敵人的戰船兜圈,避免被波斯人的錨鉤鉤住。同時,用沖角一次又一次地攻擊那些擠作一團的敵人,直到最外面那一圈敵船變成一堆堆漂浮在海面上的破碎的木板為止。
圖11:決戰薩拉米斯
橫沖直撞的希臘艦隊徹底粉碎了波斯人的意志和士氣,波斯兩翼戰艦紛紛作鳥獸散,作為波斯艦隊的主力核心的中央艦隊暴露,陷入被兩面夾擊的艱難境地。從小島繞過來的波斯增援軍艦并不知道前面的情況,正全速沖入海峽,恰好與撤退的兩翼戰艦撞在一起。頓時,幾百艘波斯軍艦在千米寬的海峽中亂作一團。希臘艦船就趁機在混亂中來回穿插攻擊,他們充分發揮自身船小速度快的優勢,不斷斜線沖擊波斯戰艦。希臘戰艦的船頭是經過改造的,船頭都裝有一根長五米左右的包銅橫桿。他們首先是撞斷波斯戰艦的長槳,使其喪失控制方向的能力,之后再調船頭沖撞敵方的腹部,直到敵船沉下去。就這樣,波斯戰艦一艘一艘地被撞沉,處于層層包圍中的波斯戰艦始終難以殺出重圍,損失慘重……
整整八小時的大海戰,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波斯艦隊損失了250艘戰艦,200艘被擊沉,50艘被俘。在如血的殘陽下,曾不可一世的薛西斯扯下戰袍,倉皇逃離了戰場……此戰過后,波斯大軍再無斗志,黯然退出了希臘戰場。
圖12:薛西斯親臨督戰
04總結:愛琴海上的蝴蝶
這場影響深遠的大海戰,在戰爭史上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從實力上來說,希臘海軍遠不如波斯海軍,沒有太多的勝算,但是憑借著有利的地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一次次“兵不厭詐”削弱敵人,最終在決戰中擊敗了強大的對手。這是一場古希臘文明與波斯文明的正面較量,經此一役,波斯大陸文明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以雅典為代表的海洋文明。往后,雅典的海軍戰艦,將承載著希臘文明,跨國地中海,蔓延到整個歐洲大陸。2000年后,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西方文明又搭乘大航海的巨輪,傳遍全世界。
對于這一戰的意義,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這樣評價:“隨著這一戰,我們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門坎上面,在這個世界之內,希臘人的智慧為后來的諸國,奠定了立國的基礎。在歷史上,再沒有比這兩個會戰更偉大的,它們好像是兩根擎天柱,負起支持整個西方歷史的責任”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曾這樣描述過“蝴蝶效應”——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而波希海戰,正是這樣一只愛琴海上的蝴蝶,其效應一直影響世界格局至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