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填報志愿了,很多朋友都在咨詢,選什么專業好?優先選學校還是優先選城市?
之前螺絲釘也分享過一篇,可以點擊這篇查看:《人生有無限可能:高考結束,給大學生的幾點建議》
里面也提到了:
高考是提高人力資產價值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自己是一個人力資產,前十幾年的求學生涯,目的就是提高人力資產的價值,未來可以產出更多的現金流。
而高考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高考前和高考后,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 高考后,從大學起,更多是獨立生活、獨立思考,今后的人生方向,歸自己把控。生活,包括方方面面,不止是專業知識。
大學生活很豐富,大學時光也很自由,各種社團活動應接不暇。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大學還會鍛煉我們的思維方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獨自生活的能力等等。
因此,充分利用大學時光提升自我,接觸和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尤其是投資理財,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無論今后我們從事什么工作,投資理財的能力,是通用的。
有許多同學,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第一次有了一大筆的生活費。甚至這個問題比單純學校的知識還要重要。畢竟大學學的東西可能畢業后沒有用上,但是花錢和理財的習慣,是一輩子的事情。而養成一個好的消費習慣,并開始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也是受益終身的。第一個好習慣是家長的習慣:生活費不要一次性給太多。把糖放在桌子上,告訴一群小朋友,如果能不吃桌子上的糖,下午會再給一塊。結果,大部分小朋友是無法忍耐到下午再吃的,會馬上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堅持到下午再吃,獲得了額外一塊糖的獎勵。一次性拿到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對于不耐的學生來說,克制自己不花,是很困難的。所以生活費一次別給太多,比較容易減少亂花錢的行為。一般來說,一次給到一個月生活費,或者半個月生活費比較合適。這第一條建議,對于月光族也是適用的。
月光族很多時候就是不耐的,在一個月的上半段就忍不住把錢花光了。
怎么改善這個現象呢?
我們可以當工資發到手之后,立即就把這個月的開支分成4份,每周分配一份,給自己用來花銷,這樣可以避免把錢早早的花完。
可以把日常的開銷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知道錢花到了哪里。有了記賬的習慣,知道自己的開銷進度,知道錢花在了哪里,后面也更容易優化。以后上班了,有這兩個習慣,也更容易為家庭積累下財富。像財政局都有預算科,專門擬定未來的收支計劃,而個人有這個習慣的并不多。有了記賬的習慣,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錢是怎么花的。針對已經發生了的賬單,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增加收入、節省開支的預算規劃。對學生來說,主要是砍掉不必要的消費、優化必需的消費。這里有朋友會覺得「砍掉消費項目」是非常困難的,怎么辦呢?
其實有一個小竅門挺好用的,之前螺絲釘也介紹過,可以用「為物品貼上生命標簽」這個方法。
比如說一杯星巴克咖啡=3小時生命,一件大衣=300小時生命等等,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每一項消費的價值是多少,再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答案立即就出來了。
最后熟練了之后,甚至可以比較精準的規劃出,自己下個月的開銷是多少。家庭開支預算的能力,其實是比較稀缺的能力,大部分家庭是沒有這個規劃的。有了合理的預算,可以讓家庭開支更合理,花更少的錢,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學會投資知識是不夠的。
得親自去實踐,投入真金白銀,體會一下市場的波動。
投資這件事情,有沒有投入錢,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投入的錢多錢少,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等真正畢業開始工作,手里有錢了,這時已經有了好幾年的投資經驗。甚至有可能經歷過一輪牛熊市了,這就比同齡人領先了一大截。平時也可以看看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幫助我們更好地投資。高中畢業證,其實是一個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家的「畢業證書」。大學也是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是建立消費觀和理財意識的好時間。就像《阿甘正傳》里說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怎樣的驚喜。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