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晉東
來源丨王晉東不在家
編輯丨極市平臺
LaTex是學術研究必備的工具,用LaTex寫英文論文是研究生必經的階段,如ICML、NeurIPS等頂會更是只接收用LaTex寫的論文。本文根據筆者多年使用LaTex寫作學術論文的經驗,介紹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幫到正在寫論文的你。
我們在本文的最后將會提供一個包含了所有經驗的樣例論文,讀者可以直接下載使用。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用工具的習慣,本文介紹的經驗僅供參考。
大綱:
- 寫作平臺的選擇
- LaTex表格
- 引用表格、圖片、公式
- 方法縮寫命名
- 多人批注
- 寫正文的習慣
- 寫公式的習慣
當下是一個崇尚快速啟動、團結協作的時代,因此,僅就英文論文而言,因其并不涉及字體等問題,故傳統的基于本地安裝Tex環境、安裝Tex軟件(如TexStudio、VSCode等)的方式變得越來越臃腫和不便了:安裝Tex環境需要很久的時間,而且并不利于同步、多人協作等。
相信大多數人已對這個平臺不陌生:Overleaf。對,這是個在線編寫LaTex的網站,支持賬號同步、多人共享等。其實它對中文支持也挺好的,筆者的《遷移學習導論》就是在Overleaf上寫的。
地址:overleaf.com
LaTex并不是所見即所得,因此,其表格的制作頗為繁瑣,尤其是涉及到調格式、增加內容等,非常不便。
我們推薦一個多年使用的平臺:tablesgenerator,所見即所得,可以一鍵轉換成LaTex、markdown、HTML等形式的表格,非常方便!你可以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excel上,然后直接復制到這個平臺上來,非常方便!
地址:
https://www.tablesgenerator.com/
通常我們會說,本文提出一個叫做ABC的方法,解決了啥問題。在后文中會有無數次用到這個ABC。如果你突發奇想,想到一個更好的名字要怎么辦?一個一個替換很繁瑣,查找-替換又擔心誤傷其他內容。
此時,你可以通過使用LaTex的宏定義,自己定義一個名字!比如,你的方法叫ABC,你擔心后面會換名字,那么,可以將其定義成一個宏:在document前面加一個命令:\newcommand{\method}{ABC\xspace},這樣,以后你再用ABC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寫\method,不信你試試,是不是特別方便?(注意,要再加一個xspace包,不然會編譯不過)
此外,也有人習慣用宏定義定義一些公式等,我個人覺得這種通用性并不好,所以不推薦使用。
多人批注容易亂?沒問題,再來一個宏定義幫你搞定!
比如小王的批注:\newcommand{\wjd}[1]{{\color{blue}{[(WJD): #1]}}}
比如小李的批注:\newcommand{\li}[1]{{\color{red}{[(Li): #1]}}}
這樣,小王在批注的時候可以直接用\wjd{xxx}的形式,而且顯示是藍色;小李則用\li{xxx},顯示紅色,一點不會亂!
正文通常由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組成。我們建議是,寫LaTex正文的時候,不要寫成一段一行的形式,而是一句話一行、空行表示段落間隔。
為什么這樣呢?因為你的一行里面可能包含有公式,而當你有許多行里都有公式時,如果你寫成一行一段的形式,一個公式出錯的時候,你看到的錯誤信息是,這一大行都錯了,根本不知道哪個公式錯了,給調試帶來困擾。而一行一句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一現象。
另外,建議寫作時要適當空行,\section等,都可以換行,不影響內容,反而讓你的正文看起來更清爽一些。
一般來說,行間公式后如果有where a = xxx的形式,那么此公式需要在末尾寫一個逗號;如果此公式就是完成了,則公式后用一個點。然后空一行開始新一段落的內容。
最后,送上一份包含了所有例子的文檔:
https://www.overleaf.com/read/kygtyxjkxhcs
你可以直接打開、下載、復制它,用于你的項目!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你的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