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解讀與實戰體悟 丨 作者 / 劉文新
這是孫子兵法講武堂的第413篇原創文章
全文3482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做任何事,信息情報都非常重要,軍事上尤為如此,也因此專門成立信息情報部門,日本人解讀《孫子兵法》有建樹的注家大多都重視“用間篇”,也有大家所熟知的日本諜戰組織,但并不是說其他國家沒有這個組織,相信它是每個國家組織中的重要一環,只是很多不為人知而已。
在《孫子兵法》中,信息情報是貫穿于整個戰爭指揮操作的全過程,山鹿素行最早用流程法解讀《孫子兵法》,它將十三篇理解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盡管從流程角度這樣解讀不太準確,但至少強調了信息情報貫穿十三篇的重要性和價值。
“用間篇”是《孫子兵法》講信息情報的專篇,既是獨立的作業體系,又貫穿其他各篇,本文從“用間篇”展開,對孫子兵法的信息情報做些探討與思考,之前寫“孫子兵法的運籌思想”中也有對這方面的探索,但角度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講孫子十三篇流程時,經常說始計與用間首尾相連,成率然之勢,并貫穿于各篇之中,充分說明了這兩篇的密切聯系。
怎么密切呢?
都是為了“索情”。
始計篇曰: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間篇曰: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
可見,這兩篇都是為了“索敵之情”、“先知敵之情”,這是“兵之要,三軍所恃而動”的重要前提。
對敵情不了解,貿然出兵,是對國家不負責,也是對軍隊不負責,所以,曹操注中“始計”的篇題解為“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于廟堂也”。
曹操所言,除了“選將”以外,其他都需要信息情報來支持,而這些信息必然來自“用間”所得敵之情實。
始計與用間不僅是對信息情報需求之間的密切關系,還有個重要的聯系需要我們關注。
我們都知道“用間有五”,就是以“五間”的結構來收集信息、傳遞信息,但問題是收集什么信息?不可能花費那么大,收買各層面的人員,什么信息都收集吧,一定有重點、有側重。
對于日常信息的信息收集,一個基礎的信息情報模型應該以“五事”為綱,即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面為基本綱要進行細化。
為什么這樣講?
之前講過很多次,始計篇的“五事七計”分析,不是評估這仗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贏,而是決策層已經決定打這場仗,將領領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五事七計”針對將要作戰的敵國來信息建模,進行信息情報的整理與分析,以評估其戰斗力要素與戰斗力特點和優勢。
這時候就要將該國日常收集的信息都調出來,填充到“五事七計”信息模型中,以“計利以聽,乃為之勢”。
試想,如果日常“用間”所收集的信息五花八門,沒有個綱要,其后果一方面可能會信息不夠全面,容易收集的信息很多、很雜,難度大的信息缺失;另一方面戰前建模時,信息填充不上去,“五事七計”信息模型不健全用不上,或是因信息不全而導致錯誤的判斷。
所以,我認為“用間篇”的“五間俱起”信息情報收集要以“五事七計”為綱,然后針對不同國家細化不同的條目來收集信息。
謀攻篇末講“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這個知彼知己的情報信息需要“用間”來提供嗎?
我認為應該有一小部分內容由其完成,但不能完全依賴“用間”組織來收集這個信息。因為“知彼知己”更側重戰時信息情報的掌握,而“用間”更側重日常信息情報的收集。
知彼知己,知什么?
更準確的說是知“形”,知“勢”。
形,是敵方的兵力部署。
勢,是敵方奇正展開的角色(任務)和動向。
掌握雙方“形”(部署)上的信息,“用間”需要掌握該國平時的兵力部署情況,以及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數量)、兵種情況,就像我們五大戰區的部署和不同戰區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情況;而到戰時的“形”(部署)則不一定完全能夠靠“用間”來完成,如果能夠獲得戰前的防御部署圖當然最好,就像白起前往長平前線時,已經拿到了長平趙軍的防御圖,但戰時往往變動比較多,將領更要側重戰場偵察掌握實時信息,即便現在用間諜衛星、雷達等多種科技手段綜合運用,做到部署信息的實時掌控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對于“勢”(奇正展開角色、任務和動向)的掌握更難,“用間”很難做到,更側重將領的“相敵”能力與戰場信息捕捉和偵察。
知彼知己的戰場部署與奇正動向情報掌握之所以這么難,因為雙方都想掌控主動權,不讓對方摸清自己的虛實,孫子兵法也強調“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所謂的“無形”就是讓對方“見勝”不了你防御體系中的漏洞或薄弱環節,“深間”也得不到這方面的情報,“智者”也不能“相敵”到我的奇正動向。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也講了這個觀點,文中說:
指揮員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關系,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做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做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斗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教員的這段話不就是對“知彼知己”的最好詮釋嗎!不就是偵察其部署、奇正動向,并結合我方情況來判斷和下決心、做計劃嗎?
用間篇是基于“五事”構建基礎信息情報,都是平時的功夫,這些內容以“五事”為經,貫穿于各篇之中,比如知“道”,用內間掌握敵方“上下同欲”與“上下同意”的方式方法,用鄉間掌握“天地”的空間環境,以內間或反間為主掌握“將”的信息,包括守將、左右、謁者、門人、舍人之姓名和相關情況等。
用間篇結構很清晰,上半部分講用間的基本構成,即定義五間和五間的職責范圍;下半部講用間的具體運作,以“反間”為核心來完成整個組織的運轉。
這是信息網的構建,不僅軍事組織需要,企業市場運作的信息情報也可以按照這種方式來運作。
比如,工業品企業的大客戶公關中就需要信息情報來獲得業務,也可以用“五間俱起”的方式來展開。
作者課件截圖
五間運作說,鄉間是通過底層來獲得信息,有兵馬行動,或駐扎,就一定會經過村長,也就可以獲得信息。
在BtoB的業務上,首先需要知道哪里有項目的信息,這個信息可以通過招標平臺獲得,但這個信息通常由使用部門提出,采購部門發布。
如果你信息網絡健全,目標客戶這里的風吹草動,都可以先一步獲得信息,前提做準備。
內間是體制內的人,獲得官方信息。在BtoB項目中,采購經理、總工、項目經理、主管高管等,就屬于這個范疇,他們形成一個采購小組,有人支持你,也可能有人反對你,當然也有人中立,能夠成功拿下,就要找到關鍵人,同時也要擺平反對你的人。
反間,是策反敵方間諜,為我所用,通過他讓鄉間、內間為我所用。BtoB項目中,線人非常重要,他掌握內部信息,一方面他可以幫助你介紹關系,另一方面他會告訴誰是支持者,誰是反對者,誰是中立者,誰是決策者,你該如何行動。
死間,是攜帶虛假情報,提供給相關的人(己方或敵方均可能),toB的項目運作中,雖不像“死間”那樣諜影重重,但也有向對手傳遞虛假信息、虛假報價或服務情況,以誤導對方的決策。
如果再加上生間這個信息反報系統,那就構建了一個工業品企業的完整信息系統,為業務部門的公關提供支持。
曾經有人問,炒股怎么用孫子兵法?信息情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雖不用像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全球各國建立信息網那么強大,但如果你沒有可靠的信息渠道,僅靠官方或媒體上常見的信息,大概率只能當“韭菜”,因為我們所能夠見到的信息,往往都是莊家有意釋放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正兵”的角色,吸引人們關注或進入。
綜上,“五事”是信息情報的綱要,“五間”是情報收集組織的結構與框架,將二者結合起來構建完整的信息情報體系。
(全文完)
每位《孫子兵法》愛好者都有必要讀一讀的書
《孫子兵法戰術體系》
1、它以“形勢原理”貫穿前九篇和戰術體系部分(亦是操作體系)。“形勢原理”是《孫子兵法》的操作核心,為我們提供了兵力部署的功能、結構設計方法和工具,也為我們提供了奇正兵力展開造勢的方向。
☆可以運用“形勢原理”判斷戰局中的資源(兵力)所在位置、配置和狀態,以及資源(兵力)的奇正角色(任務)和走向。
2、以戰術為邏輯起點理解《孫子兵法》,更容易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也更容易讓《孫子兵法》思想落地,更容易掌握《孫子兵法》的操盤體系和手感,因為戰爭是放大了的戰術,戰術是戰爭中的細胞。
☆可以掌握項目操盤的程序、方法和工具,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