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已經過半,而理想還很遠。危機意識會讓我們主動拋下可有可無的東西。
2、沒有緊迫感,沒有意識到你在與死亡賽跑,所以你才會顧慮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3、減少不必要的欲望,忽略不必要的顧慮,可以節約時間,讓我們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提問:布老師你好。我今年45歲,在一線城市創業多年,每天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雖然收入不錯,但是工作也是非常辛苦。這幾年我發現我越來越害怕自己無法照顧別人的情緒,害怕別人會對我不滿。于是我漸漸進入了一種努力討好他人的狀態。前幾天我讀了你那篇關于討好型人格的文章,我明白這種狀態很不好。我今天咨詢是希望你能給我一個具體的方法,讓我能克服自己的這個問題。謝謝。
回答:我的年紀和你差不多。自從40歲以后,我就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覺得自己的時間要不夠用了。從生命的長度來說,我們40多歲的人,剩下的生命時間很可能不到一半了。從生命的速度來說,我們每一年過得都越來越快,去年發生的事情,就好像在昨天。這意味著,我們剩余的生命時間,將會飛速地消逝。
回想起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那時候的日子好像總是過得很慢,總是覺得一年的時間很長,似乎永遠也過不完。那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過分關心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表情,為了一件小事開心或者憤怒?,F在看來,那個時候我們在意的很多東西,都是毫無必要的。
歲月的流逝,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時間的加速,讓我們越來越有一種緊迫感。人生已經過半,而我們的成績卻離自己的理想還很遠。這時候,我們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危機意識,讓我們主動去拋下那些不重要的東西,那些可有可無的顧慮,去全力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沖刺。
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設想一下你的追悼會,會有哪些人參加?追悼會上念的悼詞會怎么寫?我們忙碌一生,什么也不會帶走,我們一輩子所做的,無非是為了悼詞上那幾行字。我們希望這幾行字寫些什么?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
處在中年的人,開始與死亡賽跑。因為我們可能用了半生時間,才搞懂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從生活里猛然抬頭,卻發現自己可能會沒有時間去實現這個理想了。不僅是因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而且因為我們的身體和精力,也都慢慢地不如以前。我們會不會像陸游老的時候那樣,“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我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且明白了時間的緊迫,那么接下來,就要把想做的事情排一個順序,做那些最重要的,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這樣,那些平時占據我們頭腦的,可有可無的欲望或顧慮,就自然地被我們排到后面,被我們忽略了。減少不必要的欲望,忽略不必要的顧慮,可以節約時間,讓我們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在人生經歷和工作中,一個人經常能意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往往不在這個問題本身。例如一個人被金錢所困,不是因為錢不夠多,而是因為他的欲望超過他的能力。一個人被愛情所困,不是因為愛情本身,而是因為他配不上他能看上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同樣道理,總是去討好他人,是因為你的人生沒有緊迫感,沒有意識到你在與死亡賽跑,所以你才會顧慮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經常讀《論語》,你會注意到,孔子特別在意一個人的志氣。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想有所成就,卻不想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他就無法去做重要的事。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币粋€普通的人之所以能做出偉大的事情,是因為他的志向堅定,不可改變。
而我希望你做的,就是立志。找一張紙,在上面按順序列出你一生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然后盡全力去只做這三件事,其他的一概不考慮。如果你的思想有所游離,打算妥協或放棄,那就重新拿出這張紙,同時思考一下你在衰老之前是不是有時間做到這些事。
人生一開始就是與死亡賽跑。但我們什么時候意識到都不算晚。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有志氣的人,堅定的人,你會實現你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