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
秦武王好以力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八月,王與孟說舉鼎,絕脈而薨。族孟說。武王無子,異母弟稷為質于燕。國人逆而立之,是為昭襄王。昭襄王母羋八子,楚女也,實宣太后。
柏楊白話版:公元前307年(周赧王八年)
秦王嬴蕩喜歡跟人角力,厚愛勇士。任鄙、烏獲、孟說,都以力大無窮,位至高官。
八月,嬴蕩與孟說做舉鼎游戲,鼎十分沉重,嬴蕩勉強舉起,力竭精盡,血管爆裂,當場倒斃。秦王國政府立即屠殺孟說家族。嬴蕩沒有兒子,異母老弟嬴稷,當時正在燕王國當人質,秦政府派人迎接他回國繼位(三任),是為昭襄王。嬴稷的母親羋八子,是楚王國的女兒,即所謂宣太后。
赧王十年(公元前305年)
秦宣太后異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華陽君羋戎;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涇陽君。魏冉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武王薨,諸弟爭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為將軍,衛咸陽。是歲,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謀作亂,魏冉誅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滅之。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公元前305年(周赧王十年)秦王國太后羋八子(宣太后)異父同母老弟魏冉,封穰侯;同父異母老弟羋戎,封華陽君。秦王(三任昭襄王)嬴稷的胞弟嬴昆,封高陵君,另一胞弟嬴悝(音kuī),封涇陽君;其中,以魏冉最賢明干練。自秦改建王國以來,四人都擔任重要官職,并掌握大權。前任秦王(二任武王)嬴蕩暴死,群弟們爭奪王位,情勢緊張,魏冉施用鐵腕,才使他的外甥嬴稷得以繼承。嬴稷坐上寶座后,任命魏冉當將軍,守衛首都咸陽。本年(前三〇五年),庶長(秦官第十、十一級)嬴壯,和一些王子、高官,以及他們的黨羽,發動政變。魏冉血腥鎮壓,全部屠戮。嬴稷的嫡母惠文后,也被秘密處決。前任國王(二任武王)嬴蕩的妻子悼武王后,則被遣送回她的娘家魏王國。嬴稷的哥哥弟弟們,有品行不夠善良,或有政治潛力的,魏冉把他們一律斬首。嬴稷年紀還小,生母羋八子(宣太后)主持政府,把大權交給老弟魏冉,魏冉威震全國。(這是一場無情屠殺,連前任王的妻子,現任王的嫡母,都牽涉在內,可看出政變陰謀的規模。假使政變規模很小,魏冉不過擴大報復,也使人發抖。政治斗爭是無情的,而專制封建下的政治,斗爭不但無情,而且血腥。)
讀書筆記:
秦武王舉鼎失手而死,這是一件大事。從國際上來說,秦國雖然武力強大,但秦武王于攻占宜陽后跑到周王國去耀武揚威,連尊貴的九鼎也要舉,舉鼎的結果是直接死掉,這意味著周王朝的天命依然不可撼動。山東六國應當非常振奮,這為下一輪的合縱奠定了心理基礎。
從秦國國內來看,秦武王死時太年輕,沒有兒子,也沒有遺囑,秦國最高權力突然出現真空。按照傳統,可以兄終弟及,問題是秦武王沒有同父同母的嫡親弟弟,也就是沒有直接的順位繼承人。而同父異母的弟弟又很多,誰該繼承王位就不那么明朗了。于是興起了一場權力斗爭。秦武王的母親和王后都是魏國人,二人聯合起來支持贏壯,以她們的地位和實力,這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偏偏出了意外。秦武王的一位姬妾羋八子和她的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共同支持羋八子的兒子贏稷繼承王位,取得政權。
羋是楚國的王姓,羋八子是一位楚國公主,就是電視劇中的羋月。八子是秦王侍妾稱號,處在中間位置,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長使、少使之上。以羋八子的地位,應該不具備多大政治影響力,而贏稷此時在遙遠的燕國做人質,山高水遠,要趕回來接班并不那么容易。但是魏冉能力特別強,在官場上混到很高的地位,也很有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他深通權謀之術。羋八子和魏冉究竟怎樣克服各種劣勢突出重圍,把贏稷送上王位,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魏冉似乎是做通了趙武靈王的工作,趙武靈王護送贏稷回國,此后很長一段時間,秦趙關系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