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人生最美好的年齡。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到了這個年齡就應該是在家帶帶小孩、打打麻將、做做家務,這也是大多數人生活的樣子。
但對于那些真正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女人而言,60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當韶華逝去,她們不畏懼遲暮之年,不害怕容顏不再,依舊能用活色生香的方式存活,且活得通透、熱烈。
比如我們本期要來分享的這位60后阿姨竇曉琴,已至花甲之年,卻仍然衣著漂亮的旗袍,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甚至帶領著一群愛美的老年模特在盧浮宮走秀,驚艷了世界。
而她也向世界詮釋了:什么叫做美麗人生!
那本期我們就來分享關于竇曉琴阿姨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將“活到老美到老”踐行下去的,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覺得人活到60、70歲,就只剩最后的宣判了。但生命的美,不在于等待而是發現。
正如村上春樹在隨筆中所言:將年歲漸增看作是逐漸喪失各種東西的過程,還是視為不斷累積各種東西的過程,人生的質量會大不相同。
人老了,未必就什么都做不了。
比如竇曉琴阿姨,年輕時就一直夢想著穿著旗袍站在舞臺上,遺憾的是未能在年華正好的時候完成。
但正是因為這一份遺憾,讓她在退休之年,完成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圓了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夢。
退休之后的她,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她也開始著手組建一支模特隊,而這支模特隊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當時年紀最大的已經65歲了。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被打上“黃臉婆”的自己,怎么“配得上”精致的服裝以及耀眼的舞臺?
竇曉琴不厭其煩地鼓勵著她們:一切都不晚,只要有一顆向美的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最美的狀態。
訓練姿態、走臺步、控制表情......慢慢地,曾經自卑不安的阿姨們個個充滿了自信與優雅。
2014年,竇曉琴受邀去法國盧浮宮走秀,穿著一件手繪紫藤花旗袍驚艷了在場的所有人。
隨后,她們在全國各地進行巡演,身著不同時代的東方服飾,彰顯著或雍容大氣、或含蓄雋永的美。
同時,她們也向世界證明:即使韶華不在、即使花甲之年,我們也能活出美麗人生!
她說,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而如今,大家都會尊稱她一聲“竇夫人”。
不要讓年紀來決定你的一切,也別讓別人來決定你是誰。活在這個世上,做自己才是最美的!
當生命突然進入倒計時,你會選擇做什么?
“我要一直美,直到美不動了為止”
在聚美燈光下,留下的是不為人知的黑暗。2011年,剛退休的竇曉琴突遭厄運,被醫生告知罹患乳腺癌。
經歷了6次化療,23次放療的折磨,當她再次站在鏡子前,看見的是秀發脫落后的蒼涼。
但即便這樣,她也沒有消沉,而是選擇帶上好看的假發、涂上喜歡的口紅,每天認真地打扮自己,成為病房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正如她所說:“你要把自己當病人,就永遠是病人。”
是啊,生活的意義不就在于:在不好的時候,看到好的東西,從諸多不快樂的事情中,挑選出快樂的。
命運可以改變,生命可以從頭來,不管是幸運還是苦難,都能成為一種財富。而好的心態,就是生活中的光。
雖經歷過生死、也已步入晚年,但對她而言,這個階段的自己,擁有了充實與精彩的人生。T臺之上,60歲的竇曉琴衣著華麗的服飾,優雅淺笑、搖曳生姿、從容自信……
竇曉琴喜愛美,她說:美,源于自信、樂觀的心態,任何年紀的女人都有愛美的權利。而她也一直在行使著這樣的權利。她將美帶給身邊的人,同時也讓身邊的人發現自己真的很美。
而她對美的呈現便是身著“旗袍”。旗袍是她年輕時就喜愛的,表達著東方女人的含蓄內斂、優雅干練、智慧與力量。
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件承載審美與歷史的旗袍,這是屬于我們的中式美,是我們綿延不絕,沖破時間、地域、人文界限的東方美。
身著紅色真絲旗袍、一件斗篷披肩、一頂鐘形帽、一對珍珠耳環……處處彰顯精致,盡顯東方女子的優雅與深情。
對于中老年女性,旗袍是最能表達我們的厚重與深情的服裝。或許有人會覺得旗袍對身形的要求太高,不適合日常且很難駕馭。先不要著急拒絕,因為如今的旗袍已有多種改變,有更多的版型與款式可選。
若是身形走樣的女士,可以選擇這種寬松的旗袍裙樣式,有旗袍的典雅氣質,但同時又有很強的包容性。
在材質上,絲質的面料或許較貴,可以選擇絲絨的面料,低調但也不失華麗感。
好了,關于竇曉琴阿姨的故事,本期就分享到這里了,永遠不要低估自己,你也可以一直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