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這么一句話:“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意思是說:理解我的說我有啥憂愁,不理解的說我有所祈求。理解,能讓心與心靠得更近,人生海海,千言萬語,都不如說“我懂你”。往后余生,愿你能找到一個懂你的人,知你悲觀,解你憂愁,共度一生。
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口是心非。懂,就是理解,人與人之間,最深的理解莫過于:你懂我的難處,我懂你的不易。懂,勝過一切,包括愛,一生之中如果有那么一個人,懂你,理解你,就好好把握。懂,才能彼此相惜;懂,才能長長久久。
活著,我們都想要別人的理解。縱觀生活中的種種,多少夫妻關系,因為不被理解,而漸漸陌生?多少朋友關系,因為不懂理解,而無話可說?如果有了理解,我們付出再多,也會心甘情愿;倘若沒人理解,我們做什么事都難提起精神,甚至還會苦澀難言。人,都是需要理解的,愛更是如此,我們要先學會理解別人,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理解。
人和人之間,因為理解而溫暖;情和情之間,因為包容而長久。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自律能力差,畢竟小時候我們也都曾叛逆過;作為妻子,要理解丈夫在外的不易,畢竟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很大;作為丈夫,要理解妻子忙碌的艱辛,畢竟有時候家里家外都靠她;作為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畢竟他們只希望我們更優秀。這個世界,沒有換位思考,也不會有人和我們將心比心,而我們能做得就是多一些理解給身邊的人。
當我們難過時,不要像落難者那樣訴說自己的不幸。因為不理解你的人,根本不在意你的心酸與處境,他們只能看到你功成名就后的風光,而真正理解你的人,并不為這些色彩所動,因為他們更懂你笑容背后的忍耐和堅強,你所取得的成績非常不容易,更能理解你風光背后經歷了多少“滄桑”。
時間會告訴我們,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原來合適的人不是你拼命去追趕的人,而是在你累的時候,愿意陪著你一起走的人。以前,我總是什么都對他說,可他總是聽別人的,相信別人的,從不相信我;現在,有什么,我就裝在心里,因為懂你的人不用你多說,不懂你的人說的再多也沒有意義。
理解多了,抱怨就少了;抱怨少了,幸福就多了。在生活中,我們要多嘗試去理解一個人,理解他的疲憊,理解他的難處,懂得他的付出,認同他的努力。理解,能讓心和心靠得更近;理解,能讓情和情處得更真。
寫作是一種修行,渡人亦度己。如果寫的對你有所幫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下一篇更精彩。有緣相識,愿我們一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