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逛書店的時候,不經意間一抬頭,看到了一本名為《斷舍離》的書籍,使自己心頭一驚,這三個字有點讓人“心寒”,于是就上網查查這三個字所表達的確切意思,在網絡用語中指一種生活態度,意指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脫離,并在2019年被選入“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即使現在回頭想想,再仔細斟酌下,這三個字的確不一般,縱觀那些幸福的人生,無不是擁有著“斷舍離”的精神——斬斷物欲、舍棄雜物、脫離執念。斷舍離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斷舍離”的過程,很難成長,也很難實現自我蛻變,更難實現人生的逆襲、華麗轉身。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郁執念,當離。當然,不管你愿不愿意,人生其實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的過程。許多人常常覺得獲得不易,其實比獲得更難的是舍棄,每一次抉擇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過程,非常不易,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什么都不得。
斬斷物欲。人們總是追求物質財富的豐碩,但物質財富的追求總是無止境的,你就是整天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也很難把事情全部做完,做得十全十美,總是有遺憾,總會有不足,誰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懂得放下,樹立正確的“物質觀”,你會變得更充實、更幸福。
舍棄雜物。佛說: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水的清澈,并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獲得是一種能力,舍棄更是一種超能力。一個人不能丟掉該舍棄的東西,老是背著昨天的包袱前行,不僅會給自己添累,還會很難得到明天美好的東西。
脫離執念。著名作家林語堂說過:“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敢于及時止損的人,雖然損失了過去,但卻贏在了未來。反而,一個錯誤的選擇,越是努力,離成功的距離會越遠,很多時候停下來,才是一種莫大的進步。脫離執念,放飛自我,拓展思維,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我們走向成功的起點與保證。
“斷舍離”往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是對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整理,給自己減輕一些負擔。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給自己帶來的困惑和壓力越來越多,所以急需“斷舍離”的哲學來整理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靜下心來。
生活中做不到的事,就要放棄;與自己有緣無份的人,學會舍棄;苦苦堅守的無用執念,也要遠離。斷舍離是由內而外的,并不是將所有的都全部丟掉,而是舍棄一些拖累自己的負擔和包袱,還有一些影響自己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幸福,就要做好自己人生的“斷舍離”,過去不戀,未來不迎,活在當下。
寫作是一種修行,渡人亦渡己。如果寫得對你有所幫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下一篇更精彩。有緣相識,愿我們一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