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它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它與道教這個土生土長的宗教有著割不斷的聯系。一方面,民間信仰充分表現了民眾對神靈鬼怪世界的理解、希望和祈求,其中蘊含著人們的宗教情緒,對神靈的深厚感情,是進入人為宗教的重要的思想上的根源。因此,它是人為宗教形成、傳播和發展的基礎,從這一信仰的民眾中源源不斷地為道教輸送營養和人才。
民間信仰則沒有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規和神譜體系,信仰具有地域性。民間信仰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為了應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災難而形成的。功利成分大于信仰成分。而道家在容納民間信仰同時,對民間信仰有了自己和歸納,同時對民間信仰賦予了神靈和正統位置。如中國歷史人物關羽,在道教中就成為忠誠和保護財產的“關圣帝君”,簡稱“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為了出海航行安全,民間信仰的媽祖在道教就成為“天后娘娘”和“護國天妃”。
道教的智慧在于,清醒地認識到民間信仰不可消滅而存在于百姓的生活方式當中,以此作為一個切入點,把民間信仰整合進自己的信仰體系,與百姓建立起親和性關系,由此成為中國傳統社會中扎根基層社會組織、為草根民眾提供精神食糧和解決生活中具體問題的宗教。道教中倡導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等具有生態意義的基本要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符合國情的生態意識平臺。
正統道教與民間信仰中的無知是有天壤之別的,中國道教的知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的根都在道教”。道教注重去其糟粕,還其精華,正統道教有正規的教義和教規,其信仰與民間中一些大仙、巫婆、算命先生有本質的區別。道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愛國、護民、敬祖、禮神的四大原則基礎之上的,民間的巫婆、神漢、大仙在其思想上是建立在個人主義本質之上,一切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為達到其目的,不顧科學和醫學的常識,不惜坑害一些對于宗教知識不懂的人們的利益,為了粉飾自己,他們往往借用道教的一些粗淺的知識,魚目混雜,這就為道教的正常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使人們以為道教就是封建迷信。
在法律法規方面:有道教信仰的人士道教主張“奉道守戒”,并以為如此則可消災避難、獲得長生,而違反之則會招致災難與早夭。而民間的巫婆、神漢、大仙不懂法,也不去學法,也不會依法。他們做的某些事情,往往是法律法規所禁止的事情。只要為達到個人的目的,不惜做出違犯法律的事情來。
在言行生活方面:有著正確道教信仰的人士在其言行方面,都是自覺遵守著社會法律法規與社會公德,并且有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知道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民間的巫婆、神漢、大仙由于其個人不注重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注意自身的修養,直接導致了其言行的低層次性。在民間的絕大多數巫婆、神漢、大仙文化知識不高,思想品質極差,坑,蒙,欺、騙等占據了其主導。不以損害群眾的利益為恥,反以為榮。
來源:中國道教網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