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秦錦瀾教授
隨著季節的變化,鼻炎的病發率逐漸呈上升趨勢,雖然疾病在上升,但還是有很多的患者不了解鼻炎,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患上鼻炎,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導致鼻炎的發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鼻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1、環境因素
在有水泥、煙草、煤塵、面粉或化學物質等環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學因子的刺激與損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溫濕度急劇變化的環境,如煉鋼、冷凍、烘熔等車間工人,也較易發生此病。
2、局部病因
1.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而演變成慢性鼻炎。
2.由于鄰近的慢性炎癥長期刺激或畸形,致鼻發生通氣不暢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等。
3.鼻腔用藥不當或過量過久形成藥物性鼻炎。
3、全身病因
1.長期慢性疾病,如內分泌失調、長期便秘、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長期或屢發性充血或瘀血。
2.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A或C。
3.煙酒過度可影響鼻粘膜血管舒縮而發生障礙。
4.長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壓藥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擴張而產生似鼻炎的癥狀。
4、天氣變化
驟冷驟熱,反復感冒,也是引發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鼻炎的癥狀
1.急性鼻炎
就是平常所說的“傷風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常在發病的最初數小時或1~2天,鼻腔出現干燥、燒灼、癢等不適感;怕冷,全身不舒服,少數病人眼內干澀。如果治療不當,急性鼻炎可并發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氣管炎等。
2.慢性鼻炎
主要癥狀是間歇性、交替性鼻塞,有粘液性鼻涕。白天、夏季、勞動或者運動時鼻塞減輕;夜間、冬天靜坐時鼻塞加重;交替性,即一鼻孔通,另側鼻孔堵塞,或側臥時,下側的鼻腔通氣差,上側的鼻腔通氣好;轉向另一側臥位,情況相反。由于經常用口呼吸或鼻涕的長期刺激,會產生慢性咽喉炎或頭痛、頭昏、失眠、精神萎靡等癥狀。
3.過敏性鼻炎
主要是患者對塵土、螨、各種昆蟲、羽毛、家畜的上皮、花粉、霉菌、各種化學物質、某些食物、化妝品等物質過敏引起的鼻腔過敏反
應。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鼻內發癢、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堵塞。疾病發
作時常伴有眼內癢、流淚,甚至咽部有癢感。所以如不及時治療,可并發過敏
性鼻竇炎或鼻息肉。
4.萎縮性鼻炎
根據病變的輕重不同癥狀各不相同,多為鼻腔粘膜結干痂、鼻腔有臭味,鼻出血,嗅覺障礙,嚴重時可因通氣不暢而引起頭痛。是手術切除鼻甲過多或長期的慢性鼻炎、鼻竇炎未能很好治療引起的。
5.干酪性鼻炎
病因未明,目前較少見。常出現鼻塞,多膿涕,且惡臭,鼻道內可見大量膿涕及干酪樣,豆腐渣樣物。
中醫按摩穴位緩解鼻炎
1、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2、迎香穴
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癥。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3、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經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
主治: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4、印堂穴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適用于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癥。按壓有酸脹感。
5、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可以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主治:牙痛、頭痛、發熱、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如果患者想早日康復可以結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也是保守療法,西藥治療鼻炎起效較快,是對鼻腔黏膜起到收縮的作用,能夠在短期內見效,但因為藥物的刺激性,副作用大,長時間還容易導致藥物性鼻炎。所以經常采用純中藥的明.清淵膏,沒有刺激與副作用,是國家非物質遺產,傳承有四年余年對于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均具有很好的療效。現在在網上也有,購買和使用都很方便。近年來,不僅在國內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甚至已經走出過門,讓國外友人也能了解中醫方劑的精碎,明白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