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黃鎮(zhèn)中書畫篆刻工作室第二期課程中,現(xiàn)年八十九歲高齡的朱穎人教授應邀親臨授課。課堂現(xiàn)場,先生為學員們親自示范了國畫中梅蘭竹菊的畫法,兼而論到國畫中基礎而重要的疏密虛實變化、沾墨調(diào)色以及用水的訣竅,讓大家獲益良多。
▲朱穎人先生授課
上午的課程中,朱穎人先生主要教授了梅蘭的畫法,并結(jié)合梅蘭的用筆用色談及國畫中非常重要的一課:疏密與虛實的變化。先生認為,畫蘭花的奧妙就在于交叉的規(guī)律,穿插的關(guān)系,這是觀察所有事物的基礎,處理好疏密和虛實的變化,畫就自然了。書畫、篆刻都是同樣的道理,所謂“當刪其繁而得其要,避其平庸而取其別致”,要做到心中有估量,有了對比,才有美感。
▲朱穎人先生課堂示范
朱穎人先生在指導學員時提到,執(zhí)筆宜偏高,低則轉(zhuǎn)圜不足,執(zhí)筆高則使轉(zhuǎn)靈活,畫出的筆線才富有靈氣。他又鼓勵大家要“膽大心細”,“膽大”是說心無拘謹而丘壑自在,“心細”則必須十分專注,這樣訓練出的筆意才既有法度,又充分顯露出自己的情意。筆法是相通的,其中還有“方筆”與“圓筆”的變化關(guān)系。例如潘天壽和吳昌碩二位大師,潘先生善用方筆,其中含有圓筆,而吳先生擅長圓筆,間有方筆,筆力追求雄強渾厚,但不能過分,筆墨要有變化,追求靈動而厚實。
▲朱穎人先生課堂示范作品
下午的課程中,朱穎人先生為學員逐次示范了菊與竹的畫法。先生在示范中強調(diào),要注意作畫時需要的分量,再次蘸墨前需觀察之前所畫的深淺濃淡程度,而決定蘸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筆墨最忌板濁,板由無濃淡枯濕變化而生,濁則由于濃淡枯濕處理不當而生。其中的關(guān)鍵就是蘸墨和用水,水的明凈和骯臟對顏色的明度變化起著重要作用,作畫時對水的明凈度要特別加以注意。
▲朱穎人先生為學員作個性化指導
朱穎人先生不顧年邁依然為書畫教育事業(yè)不斷奉獻的精神令學員們肅然起敬,他孜孜不倦的教誨和精妙獨到的示范也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朱穎人先生與黃鎮(zhèn)中書畫篆刻工作室?guī)熒嫌傲裟?/span>
朱穎人先生簡介
1930年生于江蘇常熟,1952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華東分院并留校任教。幼年受吳門畫派啟蒙,后入?yún)瞧呏T下,兼得潘天壽親授,并以門生代行教學,長期在浙派繪畫中磨練,成為文人畫在當代流變中的重要畫家之一。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潘天壽基金會常務理事、吳茀之藝術(shù)研究會副會長,西泠印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