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滿周歲,告別了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幼兒期是指寶寶1周歲至3周歲這個時期,是寶寶身體和情智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寶寶免疫力成熟的關鍵時期。古話說“三歲定八十”,意思是孩子到了3歲,健康狀況和性格已經(jīng)定型。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孩子3歲之前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食物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會更健康,3歲后更少生病。
滿周歲的寶寶,與嬰兒期相比,飲食方式和內(nèi)容需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和更改。
嘉嘉滿1周歲了,不愛吃飯,但愛喝奶,一見到奶瓶就非常興奮,半夜要喝一次,早上醒來睜開眼睛就咕嚕咕嚕地喝一瓶,接著又睡兩個小時。一天要喝6~8次奶,每次能喝200毫升左右。很顯然,嘉嘉的飲奶次數(shù)太多,影響正餐食欲,繼續(xù)這樣,將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
奶是寶寶在嬰兒時期的主食,但到了幼兒期,應逐漸以谷類食物,如米飯、面條、包點等為三餐主食。奶類可在早餐進食或作為加餐,例如下午和睡前加餐時飲奶即可。
奶類以母乳最佳,每日2~3次,直至2歲(24月齡)。如果沒有母乳,建議給幼兒首選幼兒配方奶粉,每日不少于350毫升(按標準沖調(diào))。
應根據(jù)幼兒的牙齒發(fā)育情況,適時增加細、軟、爛的膳食,種類不斷豐富,數(shù)量不斷增加,逐漸向食物多樣化過渡,以預防營養(yǎng)不良。
東東3歲多了,不太喜歡吃飯,更不喜歡吃青菜,抵抗力差,感冒、發(fā)熱、咽喉炎經(jīng)常輪流上陣。醫(yī)生說他太瘦,多長點肉就會好些。每晚沖涼時,看著東東脫光衣服后瘦削的背部和胸部,媽媽做夢都想讓他多長幾斤肉。
東東飲食習慣不佳,主要與父母此前沒有積極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有關。俗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要盡早,一旦過了時間再培養(yǎng),將事倍功半。在孩子滿周歲時,應培養(yǎng)孩子自己用勺子進食、用杯子飲水和按時進食的飲食習慣,這樣到一歲半前后,最遲不到兩歲,孩子基本上能夠獨立進食、飲水。
幼兒飲食的時間安排建議為六餐,即早、中、晚三正餐,兩正餐之間各安排以奶類、水果和其他細軟面食為內(nèi)容的加餐,晚飯后也可加餐或吃零食,但睡前應忌吃甜食,以預防齲齒。
正餐時,鼓勵和安排幼兒與家人一同進餐,以利于幼兒日后能更好地接受家庭膳食;教導孩子集中精力進食,停止其他活動;家長應以身作則,用良好的飲食習慣影響幼兒,使幼兒避免出現(xiàn)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
奶類和普通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十分有限,幼兒單純依靠普通膳食難以滿足維生素D的需要量。適宜的日光照射可促進兒童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對兒童鈣質吸收和骨骼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
每日安排幼兒進行1~2小時的戶外游戲與活動,這樣既可接受日光照射,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形成和鈣質吸收,又可以通過體力活動實現(xiàn)對幼兒體能、智能的鍛煉培養(yǎng),維持能量平衡。上午和下午進行戶外活動,能促進能量消耗,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正餐食欲。
正確選擇零食品種,合理安排零食時機,使之既可增加兒童對飲食的興趣,并有利于能量補充,又可避免影響主餐食欲和進食量。零食的選擇和進食要注意以下三點:(1)應以水果、奶制品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為主,控制甜食、飲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2)給予零食的數(shù)量不超過正餐的1/3;(3)正餐前兩小時勿吃任何零食,以免影響食欲。
1~3歲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水125毫升,全日總需水量約為1250~2000毫升,而成人每日需水量約為1200~1500毫升。
幼兒需要的水除了來自營養(yǎng)素在體內(nèi)代謝生成的水和膳食所含的水分(特別是奶類、湯汁類食物含水較多)外,大約有一半的水(約600~1000毫升)需要通過直接飲水來滿足。
幼兒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或天然礦泉水。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質。過多地飲用這些飲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欲,使其容易發(fā)生齲齒,而且還會造成能量攝入過多,從而導致肥胖或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不利于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因此應該嚴格控制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