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釋下昨日文章的題目,有朋友留言說看不懂題目,是筆者疏忽了,抱歉。“以猛利參者何雪漁,以和平參者汪尹子”,猛利和和平指的是風格,參解釋為融入,何雪漁是指何震,何震,字雪漁,汪尹子,汪關,字尹子。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汪關的兒子,汪泓與繼承了其一派精髓的林皋。
汪泓,明末篆刻家,字宏度,安徽歙縣人,明代篆刻家汪關之子。治印深得家傳,更能稍變虛實,別出新意。性情風流倜儻,有余錢時便絕不肯為人湊刀,等錢財散盡方為人湊刀作印,頗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風流才子的韻味。這樣的性格,估計是得罪了些人的,昨天我們也提到,張灝在《學山堂印譜》中說其父汪關治印都是由他操刀代刻的,雖然有周亮工在《印人傳》中予以駁斥,但是《學山堂印譜》中那句“尹子治印,皆屬宏度捉刀,尹子浪得名耳。”還是對其父的聲譽有些影響的,以至于在看很多印人小傳時,此時都會被當做談資。其時,如果我們細細的欣賞,比較汪泓與其父的傳世的印作,會發現其中的分別還是很大的,雖然都是和平一脈,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猶如書法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作品,其中之不同與一脈相承是兼而有之的。至于張灝為何有此一說,有說是與汪關不和,故意揚子貶父的。
林皋,生于公元1657年,卒年不詳,有細心的朋友就會說了,清朝建立是公元1636年,你怎么說林皋是明末清初的篆刻家呢。如果有這么一問的朋友,首先佩服你的細心;其次,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是在盛京改的。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南明等政權。而且在清初很長一段時間,南方廣大地區是反清的。在王朝交替的時期,平和一派的藝術,往往會受到非議,舊朝的好惡也會受到反攻清算,這也是林皋的藝術受到一些非議的原因。
林皋,字鶴田,一字鶴顛,更字學恬,原籍福建莆田,僑居江蘇常熟。精篆刻,且年少成名,年十六歲其所作之印即為著名學者錢陸燦所賞識,贊其為“晚年印人中第一”。印法宗文彭,亦似沈石民(亦是一位被歷史忽略的篆刻大師,曾被譽為與文彭、何震鼎足而三),實得汪關之精髓,精整秀雅,挺拔蒼勁,疏密有致,獨出棧抒,為時人所重。很多著名書畫家惲壽平、王鴻旭、楊晉等的印皆出自其手。對后學影響甚大,有將其稱為林派的,也有將其與汪關父子合稱為揚州派的。著有《寶硯齋印譜》二冊傳世。
介紹了簡單的生平,我們來欣賞兩位篆刻家的印作。
印文: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語出唐代詩仙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和我們一路了解了印章藝術的朋友,可以自己試試解讀一下章法、刀法和篆法。
章法上“處世”二字的類似于合文的處理,將“處”字作偏旁的處理,“若大”二字,則較之更不像合文的處理,有近似亦有不同,使得印面不至于呆板,處處有不同,又處處有共通。否則都如后兩列似的作勻布,則會使印面死氣沉沉,呆板無趣。篆法上,以漢印籀書為基礎,配合印面做了幾處簡單的拉伸處理,亦不拘泥,對“胡”字月部中的兩橫作了彎曲的處理,使印面顯得更加的秀美。可見在對漢印的理解上,汪氏父子是感覺平正華貴有余,而秀美不足的,所以在自己的治印實踐中加入了很多趨于秀美的處理,更加的圓潤。全印有幾處殘破的處理或者可以理解為巧拙的處理,亦是恰到好處。在用刀上,既有“處”字的短沖,亦有其余的精細相呼應。很多名家的印都是如此,是可以讓你展開無限的聯想和通感的。你可以感觸到處世之處,如毛頭小伙,處處鋒芒畢露,受到些許挫折與不公,則悵然若失,感覺浮生如夢。那么“處”字的尖銳處理,與“夢”字的粗拙便有了解釋。
這方印就留給大家自己感受。我們再來看看汪泓的朱文印:
印文:半潭秋水一方山
文出唐代李洞的《山居喜友人見訪》
入云晴劚茯苓還,日暮逢迎木石間。
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我們依舊從章法、篆法、刀法、意境幾方面來欣賞。先看“半潭秋水”四字,筆畫較少的“半”字和“水”字相對較小,而“灘”字的三點水較為明顯的已經在“秋”字之下,這樣的挪讓的處理,使得印面更加的緊湊。而“一房山”三字則是較為穩重的承接住了整個印面。篆法上,特別是“秋”字的處理有些金文的韻味在其中,整體是圓朱文較為標準的處理,更接近于書法中篆書的寫法。“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一句是很多孤寂文人的寫照,也有很多印人以此為題治印。
印文:翻嫌四皓曾多事
文出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父》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魚竿尋小徑,閑梳鶴發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首先此印是朱文印中使人感覺偏向平正的一方,原印是其中的篆法偏向于漢印的漢籀書寫法,就是將很多彎曲處作平折的處理。但是我們從此印中亦可以看到,汪泓印風中精整秀美的特點,這也是汪關這一派中最典型的特點之一。雖然多為平折,但是在折處的圓潤處理更加的夸大一些,“曾”字的田上部亦是做了上拱的處理,使得印面更加的圓潤秀美。對于喜愛漢印方中寓圓的朋友可能感覺此印有些軟,而喜歡圓朱文的朋友又會感覺此印有些僵,但是細細的欣賞,你才會發現此印的精整秀美、挺拔遒勁。
昨日介紹汪關之時主要為大家帶來了姓名印,今日介紹其子汪泓我們則都是閑文印,明日我們會為大家單獨的介紹得汪關一派精髓的林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