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thinking我們通常翻譯成“批判性思維”。從字面上看,這個詞組的含義是讓我們擁有一個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而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我們則可以理解成,不同于對于權威的盲目接受,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對于所接收的論點和論據具有獨立思考、分析以及辨別的能力。
同時,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在進行學術表達以及撰寫論文時,體現出對多方不同觀點的理解以及有充分理由的質疑;同時找到充足有力的論據來幫助我們支撐自己的觀點。
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分析不同的數據、論點,從不同的角度來幫助我們思考自己所持有的學術觀點。同時,批判性思維還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充足的論據,來支撐我們的觀點。最后,批判性思維還能幫助我們將不同的觀點進行融會貫通。
批判性思維的建立不僅能夠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我們帶來幫助,同時也是一個受益終身的技能哦。與單純掌握知識相比,英國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將幫助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進入到任何新的領域,都能用一套科學的方法實現自我學習。而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就是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方面。
同時,批判性思維的建立能夠培養我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走出校園后,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面臨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 這時,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我們理性分析各個不同的影響因素,幫助我們尋找到適合自己狀況的解決方案。
對于很多初次接觸到批判性思維的同學來說,可能一時不知該如何著手培養和建立這個技能。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況下,都已經開始使用到一些批判性思維模式了,只是大家沒有特別注意而已。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鍛煉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很多情況下,當事情的局面變得非常復雜,解決方案變得非常繁瑣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忘記事情最開始的初衷。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回頭看,回到原點,再次問一問自己一些最基礎的問題,例如:
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對很多事情有著既定的假設以及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既定的理解會讓我們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阻礙我們尋找到解決方案。 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他們的偉大成就也是從質疑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開始的。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看起來比較棘手的問題,那么不妨勇于挑戰你覺得自己最有把握,并且看起來像是常識的部分,從這里下手,試試看有沒有一個全新的解決問題的角度。
分析自己的思考過程也是加深自我理解的一個過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遇到問題時通常會潛意識地選擇最簡單的思考路徑來尋找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思考的時間。但是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可能簡單快速的思考并不能幫助我們尋找到最適合我們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建議大家試著分析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來看看在你思考的過程中有哪些是認知偏差以及個人偏見,然后試著分析這些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階段的。 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認知偏差以及個人偏見,因此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會幫助我們發現并且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道理。善于利用已經存在的發現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提高研究效率。但是,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要求我們對于已經存在的證據和研究學會評估。這就意味著,對于一項研究報告或觀點,你可能需要提出以下問題:
這樣一來,我們更能夠發現在調查報告背后存在的一些局限和問題。而這些局限和問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結論的準確性。
很多時候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我們很容易沉浸在書本中他人的觀點中,從而感覺到自己很難提出一個獨立的觀點。 這也是很多同學在建立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 在這里,我們還是要告訴大家,首先你需要具備提出自己觀點的勇氣,千萬不要害怕自己的觀點不夠成熟或者不夠正確。 很多有所成就的科研都是在不斷提出觀點、不斷修正調整的過程中產生的。
同時,批判性地理解他人的觀點也能夠幫助我們意識到,人們在進行研究時,由于所處時代、社會環境、認知偏差以及個人偏見等,多多少少都會具有局限。能夠意識到他人的局限性也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提出自己觀點的自信,同時幫助我們尋找到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