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幼兒園后,被家長們吐槽比較多的就是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不過也并不是所有的作業都是。例如繪畫作業便能很好的鍛煉孩子的想象力等,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有好處。
但另一方面,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有趣的意外,這些就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
一位老師布置的繪畫作業是畫媽媽,看到第一個孩子的畫,就讓老師樂了,實在太有趣。
1、太“貼心”的小小畫家
這位小朋友畫出了媽媽躺在床上,拿著手機的樣子,而且還貼心的畫出了床,標注上了媽媽的各個身體部位,生怕老師看不懂。
而且這個小小畫家,十分形象的畫出了自己媽媽躺在床上,翹著二郎腿玩手機時的表情,甚至把睡衣的花樣都標注了出來,可以說很生動了。
2、“我的媽媽是一位綠精靈”
這個孩子畫的應該是下著雨,媽媽撐著傘的樣子,但是畫的非常有想象力,頭頂的傘更像是一片巨大的綠葉,而且把媽媽的身體畫的很飄逸,好像將媽媽畫成了一位精靈。
3、“印象派”媽媽
沒有身體,只有一張巨大的臉,和瞪得如銅鈴般的眼睛,以及些許的頭發,這個小孩子畫的媽媽,可以說算是“印象派”了。
媽媽的臉色是孩子用近似橙色的畫筆涂的,這種色彩代表快樂,能看出在孩子的眼里,媽媽平常應該是比較活潑。
實際上,孩子們之所以能畫出來這些有創意的畫作,跟觀察力脫不開關系,而好的觀察能力,能讓孩子變得富有創造力。
怎樣能孩子們的觀察力變得更好呢?也許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著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1、引起必要的興趣
平時可以在空閑時,多帶孩子去戶外,試著帶他們去不同的場合,更容易激發他們探索觀察的興趣。
在孩子觀察時,家長最好別橫加干涉多話,也別亂指揮,讓他們有充分觀察思考的時間。
2、多種方式“觀察”
所謂的“觀察”,并不是僅僅限于用眼睛看,也可讓孩子去觸摸比較安全的東西,比如溫順的寵物,外面的花草樹木等。
當然觸摸的前提是,不傷害動物,不破壞戶外的公物等。
3、輔助設立觀察的目標
有明確觀察的目標,比漫無目的去觀察要有效率的多,孩子也會在有目標的情況下,注意力更加專注,觀察效果也更好。
所以必要時,父母可以試著輔助設立一些觀察的目標,讓孩子著重觀察某種事物。
4、以問答的方式引導
在孩子不太明白一些事物常識的時候,可以試著以問答的方式引導他們,比如孩子不知道春季開什么花,便問他:“桃花是不是春天開?”
如果他回答錯誤,則可帶著他去在春天看桃花,加深他對這些常識的記憶。
5、適當引導觀察方向
當孩子不知道該怎么觀察時,家長雖然不能過于干涉,但是可以適當的引導觀察的方向,教會他們觀察的順序,嘗試從不同的方面觀察和比較。
6、提供觀察機會
動物園和海洋館這些能近距離觀察動物的地方,可以試著多帶孩子去,同時家里也可在有需求的情況養寵物,在和寵物的相處中,孩子便會不自覺的鍛煉了他的觀察能力。
讓孩子們擁有出色的觀察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耐心仔細的引導,切不可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