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到案子開庭審理消息
小聲嘀咕:
第一次上法庭,會不會聽不懂法官說的話?
法官說的話會不會太專業,理解錯了怎么辦?
雖然訴狀寫了,但我還想在開庭時多強調幾遍,法官會不會嫌我啰嗦?
……
以上
你(當事人)的疑惑
今天我們將一一解答
在開庭過程中,如果不能清晰地捕捉到法官傳達的意思、闡述好自身觀點,將不利于訴求的有效表達。
天平君此次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超實用的《法庭用語指南》,希望能幫助大家開啟與法官的愉快交流之旅。
前景提要:我的官司終于立案了!太激動了,要開庭審理了!
原告:第一次打官司,我會不會聽不懂法官講話,怎么辦?
被告:我接到傳票了。這官司,我想反駁!我……法官我想反駁!
法官:反駁的理由可以答辯狀方式提交。
第三人:我是第三人,第三人是什么角色?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01、闡述身份信息
如果你是當事人:
法官:當事人請闡述您的身份信息。
當事人:哦,我的身份證號是12020xxxx
需注意闡述的是身份證載明的個人信息(不是讀一遍身份證號碼哦)。
舉個例子:
當事人 :我叫張三,男,1970年5月1日生,漢族,是本案原/被/第三人(自然人陳述身份證信息)。
如果你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李四 :哦。是那個王五公司讓我來的,本來我還不想來,都是……
法定代理人趙九 :他還是個孩子,我是他媽……
法官:規范的說法是:“我叫李四,是王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擔任助理一職;我是趙九,系原/被告的母親。”
02、申請回避
前景提要: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及義務。
法官: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由審判員........根據民訴法第四十四條、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認為(介紹回避情形)可申請回避?是否聽清(申請)?
當事人 :旁聽席上的小花是我們村的,平時跟我關系不好,老幫著對方,我要申請她回避!(錯誤)
(公開審理的案件,可持身份證旁聽,當事人無權申請旁聽人員回避,回避僅針對審判組織。)
那么正確的申請回避
應該是怎樣的呢?
當事人 :書記員韓雯是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女兒,懷疑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申請回避。
法官:根據民訴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發現審判人員、書記員可能影響本案公正審理的,有權申請回避……
03、法庭調查
前景提要:下面庭審進入訴辯雙方對抗的環節啦~
part1 原告陳述訴請以及事實和理由
( 小貼士: 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起訴要求法院判決被告向其給付的款項、履行的行為或者確認的法律關系,按照起訴狀宣讀即可。訴訟費用屬于法院根據審理結果,按照訴訟費繳納辦法的規定依法分擔之事項,不需作為訴請。)
法官:除訴狀內容外,有何需要當庭補充的嗎?
當事人1 :法官,我的事實與理由是……(此處省略N個字,與訴狀完全一致。)
法官:……你可以表述為“同訴狀”。
當事人2 :法官,除了訴狀外的,我還要補充一下……
part2 被告答辯
(小貼士:答辯意見是被告針對原告訴請的回應,需講明對原告的各項訴請同意與否以及相應理由。)
被告 :同意(/不同意)原告的訴請,但(/理由)是……
(當然啦,為了理清思路,便于記錄,鼓勵提交書面答辯狀。)
part3 爭議焦點
(小貼士:爭議焦點,即雙方關于訴訟案件的分歧所在,例如貨款是否付清?借款是否發生等。法官在聽取原、被告的訴辯意見后,將總結該案爭議焦點,并詢問當事人有無異議和補充。)
法官:本案爭議焦點如下:1……;2……;3……;當事人有無異議和補充?
當事人 :法官,原告講的沒道理,我認為……
錯誤!正確的應該是:
當事人1 :(嗯,法官已經總結清楚了我們全部的爭議):無異議!
當事人2 :(咦?法官遺漏了部分分歧):對法官總結的無異議,但需要補充以下爭議焦點……
04舉證、質證
前景提要:在庭審中,當事人需圍繞法庭總結的爭議焦點,各自提供證據。此環節分為舉證、質證兩部分。
舉證:就是為了證明己方觀點,向法院提交證據,例如書面證據(合同、欠條)、視聽資料(錄音、錄像)、電子證據(短信、微信、郵件)等,證據需在指定的舉證期限內提交,庭審時應攜帶原件或原始載體,如不能提供原件,需要說明理由。
質證:質證需要圍繞對方提交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發表意見。
提供證據的順序有沒有要求呢?
當然有!
具體順序就是:原告——被告——第三人(簡單明了!)
05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前景提要:當事人如需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如果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準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證人出庭作證前應當告知其如實作證的義務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并責令其簽署保證書。
被告 :原告是在誣陷我!我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法官:下面通知證人到庭!
證人:法官,我已經在這里啦,一直坐在旁聽席上呢。
法官:對不起,你已經失去作證資格……(PS:這是因為證人不得旁聽庭審。)
06當事人相互發問
情形一:雙方有問題需要發問
法官:下面當事人進行相互發問。
原告 :被告,你欠錢不還,良心不會痛嗎!(錯誤!一方有問題時,應就事實發問,而不是反問對方。
原告 :被告,你是否問我借了1萬元?是否尚未歸還?(這就對啦!)
情形二:雙方沒有問題需要發問
原告:法官我沒有問題需要發問了。
被告 :這個案子什么時間判?(錯誤!在當事人相互發問環節時,無問題時則直接向法官說明沒有問題要發問。)
07法官發問
法官:好,現在本庭就案件相關情況詢問被告。被告,您對原告提出……是否認同?
被告 :我不認可,因為……
原告 :他在說謊!我說的是真的!(錯誤)
法官:即便對方的回復你可能認為失實,也應該尊重發言的權利,不應立馬反駁(PS:有辯論環節)。
08事實補充
發問完畢后
法官會詢問雙方對事實有無補充
原、被告可以及時補充事實
09法庭辯論
所謂辯論,是指原被告根據庭審總結的爭議焦點,結合案情及庭審情況,圍繞其訴請或答辯意見發表的總結性、概括性意見。
10最后陳述意見
法律規定,當事人有發表最后陳述意見的權利。
(簡單說,就是一句話總結下希望法院如何處理該案。)
庭審至此,雙方當事人的證據均已開示,觀點證點均已厘清,雙方根據案件所涉風險及成本都有預估,法官也對案情形成預判。
法官:原告、被告,你們是否愿意調解?
被告:好吧,可以談談愿意調解。
原告:已經談了好幾輪,現在談不下來了,無法調解!
此時,法官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愿意調解是給予雙方當事人又一次協商解決糾紛的機會,如果能夠調解成功,則能很大程度上減輕雙方當事人的訴累。
(小貼士:法庭主持下形成的調解,其文書有強制執行力哦!)
庭審結束,法官宣布今天庭審到此結束,休庭!
法官:雙方請查看下筆錄,看過無誤請簽字。
原告 :法官,這句記錄有誤,申請修改!
被告 :對方講得不對,我要改!(錯誤)
(小貼士:修改筆錄時,只能要求更改記錄有誤的己方陳述內容,而不能更改對方的陳述。)
根據庭審流程來梳理法庭用語,不僅有利于當事人清楚理解庭審中各個環節,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也有利于高效地推進案件審理進程,節省法官及當事人的時間成本。而對程序性事項進行釋明,也是法官公正的應有之義。
來源|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