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這首詞,毛主席寫于1931年春。
1930年8月5日,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鄂湘贛三省剿匪總指揮”。
蔣介石占領鄭州,勝利結束與馮玉祥、閻錫山的戰爭。
12月7日,蔣介石到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
12月30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
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馬背上吟成這首詞。時間大約1931年春。
感受詩詞第102篇: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現代] 毛澤東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譯文】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鮮亮的紅色,紅軍戰士一腔怒火直沖云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并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眾,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注釋】
天兵:指紅軍。
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后被憤怒的群眾斬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二十萬軍重入贛:敵人發動第二次“圍剿”時,總兵力20萬,何應欽任總司令。
【疑惑】
小Q哥在學習毛主席這首詞時,特別注意查找了一下這首詞的寫作時間,有說1930年10月份、1930年12月份、1931年早春,不論是哪一個時間,都有些不符合時間序列。
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國民黨軍對紅軍第一次“圍剿”失敗后,蔣介石又派軍政部長何應欽率20萬兵力,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方針,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蘇區發起第二次“圍剿”,企圖包圍并消滅紅一方面軍主力于贛南。
第二次“圍剿”,時間為1931年4月,毛主席在此前填寫的詞,怎么會寫下“二十萬軍重入贛”?
請各位讀者,幫忙查證,或者解讀。歡迎留言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