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轉移了,盡快住院治療吧~”聽到這句話,劉欣(化名)頓時覺得天都蹋了。
得了肺癌的劉欣在手術之后,經過化療,把不良習慣都改了,每天早睡早起,均衡飲食,戒煙戒酒,注意鍛煉,為的就是努力把復發轉移的幾率降到最低。可是抗癌兩年,他還是逃不過癌癥轉移。
為什么像劉欣這么謹慎,注重健康的患者,在手術之后還是會出現轉移?接下來,劉欣又該如何應對癌癥轉移呢?
癌細胞無限制生長的能力,會使得腫瘤不斷侵襲周圍組織,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腫瘤浸潤和侵襲。以消化道癌癥為例,腫瘤出現的地方是黏膜上皮,繼續發展就會往外浸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這是癌癥里常見的局部侵襲。穿透黏膜的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概率就會高很多,因而預后也會差些,治療效果不理想,復發轉移幾率高。
得了癌癥,體內癌細胞增長速度變快,不但會使得腫瘤體積變大,侵襲周邊組織,有的還會脫落,離開癌組織,并經過淋巴管和血管流散到別的部位。劉欣做完手術,把腫瘤切除了,也做過化療,本來體內的癌細胞已被基本消滅。可是,有一些癌細胞成了漏網之魚,一直存在于劉欣體內。這其實也是正常現象,即便是沒有癌癥的人,體內也有癌細胞,只是這些癌細胞都被免疫系統殺死。
當癌細胞數量足夠多,微環境更適合癌細胞生存,而免疫力又下降的時候,就會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形成轉移灶,從而實現了癌細胞的成功轉移。
癌癥出現轉移是經過血管或淋巴管實現,且需要有相當數量的癌細胞,并因而攝取癌癥患者體內的大量營養物質。所以當癌癥出現轉移的時候,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癥狀:
淋巴腫大:癌癥轉移前,患者淋巴結會變腫大,特別是腋窩、腹股溝、頜下等淺表淋巴結。這說明癌細胞數量增多,有轉移或復發的風險。
疼痛:疼痛一般是癌癥已經轉移引起的。轉移灶上的腫瘤不斷變大,擠壓到所在部位的臟器或組織,使癌癥患者出現明顯疼痛感。
體重下降:癌細胞的急劇增長會與正常細胞搶奪營養物質,使得癌癥患者營養供給不足,出現體重下降。
特殊癥狀:腫瘤轉移到不同器官,癌癥患者會有不同癥狀。比如轉移到大腦會出現頭暈、嘔吐,轉移到骨骼,會出現骨痛骨折等。
癌癥細胞隨著血液循環散播到全身。肝臟、大腦和肺臟的血液豐富,癌癥轉移最容易出現在這些器官和組織。
淋巴是人體里的免疫系統,可以抵御感染和有害物質,但癌癥細胞卻找到逃避免疫的方法,并可以經淋巴結合淋巴管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乳腺癌經常轉移到腋窩淋巴結,肺癌容易轉移到縱膈淋巴結,鼻咽癌轉移頸部淋巴結也很常見。
經血管和淋巴管,癌癥可以實現遠處轉移。除此,癌癥也會侵犯周圍的器官或組織。癌癥侵犯周圍器官或組織的時候,會像螃蟹的腳一樣,因此癌癥對周邊的侵襲還有一個形象的名字:“蟹足樣浸潤”。比如肺癌侵犯肋骨、胃癌侵犯橫結腸等等。
手術后5年是癌癥復發轉移幾率比較高的階段,劉欣最終未能幸免,接下來對他的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癌癥出現轉移之后,全身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癌細胞,已經無法用手術治療。
接下來醫生一般會對像劉欣這樣的患者做化療、放療或者免疫治療。但這些手段一般難以根治癌癥,只能延緩癌癥的發展,延長患者壽命,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資料:
[1].徐澤.《癌轉移治療新概念與新方法》.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年
[2].程祖亨. 《可怕的腫瘤轉移》. 農村醫藥報.2012年11月8日
[3].《癌癥為什么會轉移》.安徽日報.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