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濕疹發病一般較迅速,皮疹呈多形性,起初在紅斑水腫基礎上出現密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皰破后出現點狀糜爛、滲出、結痂,皮損易融合成片,中心較重,且向周圍擴延,外周又有散在丘疹、水皰,境界不清。皮疹可發于體表任何部位,常見于頭、面、四肢遠端暴露部位及陰部、肛門等處,多對稱發布。患者自覺灼熱、劇癢,常反復發作。
亞急性濕疹是在急性發作后,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呈暗紅色,可有鱗屑及輕度浸潤,可因處理不當及搔抓過度而呈急性發作或時輕時重。如經久不愈則發展為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可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所致,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潤肥厚、部分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皮損多較局限,外周可有丘疹、丘皰疹散在,皮疹多發于手、足、小腿、肘窩、窩、外陰、肛門等,多為對稱分布。瘙癢劇烈且呈陣發性,遇熱或晚間較重。病程不定,易復發,可經久不愈。
本病中醫稱為“濕瘡”,認為本病多由于稟賦不耐,風、濕、熱阻于肌膚所致。急性者以濕熱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不運,濕邪留戀有關;慢性者因病久傷血,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去濡養而成。中醫藥治療本病方法很多,現介紹幾則。
1.取爐甘石30克,冰片1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涂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于急性濕疹。
2.取黃柏、黃丹各3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藥粉撒之,無滲出液則用麻油調勻涂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于亞急性濕疹。
3.取生蒲黃適量,研成細末,過篩,將蒲黃粉直接撒于患處,滲液濕透藥粉時,再繼續撒藥。再用藥時,不要將原已干燥的藥粉去掉。適用于急性濕疹液多者。
4.取枯礬30克,皂礬30克,輕粉30克,松香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將藥厚厚地涂于患處,待1小時許,藥稍干后用紗布包裹,待其干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適用于頑固性慢性濕疹。
5.取輕粉5克,密陀僧15克,冰片5克,雄黃5克,硫黃10克,蛇床子10克,黃柏10克,地膚子5克,蒼術5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加食醋調成糊狀,涂擦患處,每天3次。適用于頑固性濕疹。
6.取枯礬、松花粉各等量,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直接將藥粉適量撒于患處,無滲出者用麻油調成糊狀外涂患處,每天2次。適用于外陰濕疹。
7.取花椒、明礬各15克,蛋黃油適量,花椒、明礬共研成細末,再用蛋黃油調成糊狀,外涂患處,每天2次。適用于陰囊濕疹。
8.取大楓子50克,苦參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議薟草15克,蒼耳子30克,百部30克,加水2000~3000毫升,煎沸15~20分鐘,濾取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待藥液變溫時,再用與患部等大的紗布10~15層,浸透藥液濕敷患處,至藥液涼時行坐浴,每天2次。適用于肛門濕疹。
9.取蛇床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鮮皮、石榴皮、紫草各15克,黃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將藥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天早、晚各1次。適用于頑固性肛門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