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帕特里夏·埃德加博士表示,越是一些表現(xiàn)出色的孩子,越不“經(jīng)夸”。專家指出,過多的夸獎容易讓孩子把周圍同學看作“敵人”,滋生嫉妒、防御心理。一旦成績下滑,他們就可能通過撒謊換取夸獎。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夸過了頭”,而不恰當?shù)目洫劮炊焕诤⒆有睦淼某砷L。
在學生身上拼命挖優(yōu)點,然后夸張地進行贊賞,而贊賞的詞句也很匱乏,無外乎“你真棒”、“你真聰明”、“你回答得真好”。對于缺點,卻是輕描淡寫,甚至沉默。長此以往,學生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無法建立是非觀。此外,只聽好話的學生,生活在老師編織的虛偽的自信中,將來沒有人包容他們的時候,提出意見的時候,他們會很難接受,無法面對挫折和失敗。
相比而言,父母更應該對孩子付出努力和奮斗的過程給予稱贊,這樣才能促使他們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如果只關(guān)注成敗得失,孩子極容易自暴自棄。埃德加博士同時表示,孩子們內(nèi)心也有一把“尺子”。他們知道什么是“客套話”,什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贊美”。所以,父母應多多鼓勵孩子去實踐、全力拼搏,培養(yǎng)他們不斷進取的品質(zhì)。
在孩子成功時,要通過鼓勵告訴孩子,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此外,不能為了夸獎而夸獎,要讓孩子知道大人在發(fā)自內(nèi)心地欣賞他,并對他的行為過程予以肯定。老師和家長要堅持原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于學生的錯誤,一定要指出,至于方式方法,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