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水仙在3月綻放,是早春的象徵。

世界上凡是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中國水仙的身影。(取材自維基百科)
中國水仙花的傳說更動人。很早以前,福建漳州還是一個窮鄉僻壤。村中有位寡婦,靠獨子每天辛苦種田,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窮日子。有天傍晚,已經很晚了,兒子仍在田裡做工,還沒回來。這時來了一個蓬頭跛腳的窮叫化,已經餓得奄奄一息。寡婦見再不給他一點柬西吃就會餓死了,於心不忍,就把本來要留給兒子吃的一碗飯給了叫化子。又想到兒子回來又沒得吃了,於是難過的掉眼淚。化子問明緣由後,一拐一拐的跑到田裡,把所吃的全都吐出來,噴灑在田裡,跳入水中消失了。第二天,這塊田長出了清香優雅的白花,兒子將這些花拿到城裡賣掉,其他的人也跟著種出水仙花。有人說這位化子是神仙的化身,但不知是何方神聖,只見他躍入水中不見了,可能是水仙。漳州人懷念水仙,把他帶來的花叫做水仙花,漳州水仙從此流傳起來馳名全國。
傳說歸傳說,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水仙栽培始於六朝,最早稱為「雅蒜」,可入藥治臃腫和退熱。到宋朝以後,因有文人歌詠水仙花的詩詞,由此推測宋朝以後水仙才被當做觀賞花卉流行起來。而漳州水仙據說是明朝景泰年間御史張光惠,告老返鄉路過湖南吉水,撈起在江水中漂流的花,帶回老家種植。也才只有五百年的歷史,已馳名全國。水仙子清康熙年間已大量外銷國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當時的漳州水仙幾乎和梅花齊名。到今天過年家裡供幾盆水仙花己成為中國人的年節習俗,春節期間各地都舉辦雕刻水仙花展或比賽,而今中國水仙更傳遍全世界,凡是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過年時就有中國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