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國藩昔在湖南、江西,幾于通國不能相容。六七年間,浩然不欲復聞世事。然造端過大,本以不顧死生自命,寧當更問毀譽?以拙進而以巧退,以忠義勸人而以茍且自全,即魂魄猶有余羞,是以戊午復出。
愚譯:我當年在湖南和江西官場上混,幾乎跟所有人鬧翻。咸豐六、七年間,干脆退隱不問世事。然而所擔負的事業(yè),國家的危難實在太大,本就不應該顧惜生命,哪里還能在乎大家的毀譽?以質(zhì)樸之心求進,以投機取巧之心而退出,以忠義大義鼓勵別人,而自己卻茍且自全,這種事我死也不能做,也不齒于做。所以才在戊午年再次出山領事。
愚感:曾國藩斥責自己的行徑叫——以拙進,以巧退,以忠義勸人,以茍且自全——這簡直就是對當代那些精致利己主義者,煽動炫耀式愛國者的寫照。
就是兩套系統(tǒng),兩套數(shù)據(jù),兩套做法——一套面上給人看的,一套自己實際操作的。我們今天說這個雙標,說那個雙標,我們自己呢?不然怎么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那么難。
大體而言,人都有選擇的余地和空間,一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后果,實際上卻源自之前我們放棄或隱藏的有余地的選擇。
一百零六、以勤為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愚譯:勤奮是根本,誠心輔之,則能成事。人只要勤奮,即使柔弱也能變得剛強,即使不夠聰明也能變得明白;只要有誠心,金石可穿,鬼神也能被打動。
愚感:勤和誠是做人辦事的根本之道。勤奮其實好說不好做。勤奮的關鍵還是在堅持和恒心,一直堅持這樣勤奮辦事,早起,手腳勤快,不懈地學習,僅就這三條,可能就不是很多人能做到,即便勤快的人,也不是時時能做到。
誠心,是指之前曾國藩一直反復強調(diào)的端敬的心態(tài),一心把事做好,把人做好,而不是散漫,不是貳心。誠實對自己,誠實也對他人,尤其是誠心幫助他人這方面。
一百零七、逆億命數(shù)是一薄德,讀書人犯此弊者最多,聰明而運蹇者,闕弊甚深。凡病在根本者,貴于內(nèi)外交養(yǎng)。養(yǎng)內(nèi)之道,第一將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愚譯:揣測分析命運,是一種缺德行的行為,讀書人最容易犯這種毛病。那些自認為聰明而時運不濟的人,尤其喜歡犯這毛病。根子上的病,關鍵在于內(nèi)外部同時調(diào)養(yǎng)糾正。所謂內(nèi)部調(diào)養(yǎng),首先就要學會保持心態(tài)平和寧靜,長久堅持下去必有功效。
愚感:胡亂揣測命運,最關鍵的,是把錯誤和失敗,歸于時運不濟——這是我們這些把自己看得一萬斤重,傲慢而又自我中心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項羽。
曾國藩把這種毛病歸結為兩個字——缺德,德性不夠,涵養(yǎng)不夠。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學習保持心態(tài)平和。心態(tài)平和很不簡單,隨著自己年紀越大,越發(fā)現(xiàn)平和不是易事——生活的壓力負擔重了,各種牽掛多了,一個小小的曲折波動,很容易給自己心中造成巨大波瀾。保持平靜,可能首先就要集中精力——put yourself together,集中精力,鼓足勇氣,平靜下來,這是理性對待現(xiàn)實的開始。
一百零八、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必有所成。
愚譯:堅定志向,磨練勞苦內(nèi)心,勤勉辦事,必有所成。
愚感:堅定志向,磨練心智。這個苦,既有遇到困難挫折磨練的意思,也有苦苦思考追尋的意思。心要多用,多思考,多去勞苦。
一百零九、養(yǎng)生與力學,皆從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為作圣之基。
愚譯:養(yǎng)身與做學問,都在于要有恒心堅持,所以古人總是把恒心作為成圣成王的基礎。
愚感:修養(yǎng)身心延年益壽也好,做學問也好,辦事成事也好,都得要有恒心,恒心就是往一個方向持續(xù)使力。也比較難,尤其是現(xiàn)在不斷地給你換風口,換模式,換方法,換標題,攀風采俏,都是不利于我們堅持恒心的外部環(huán)境。
一百一十、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愚譯:遇到棘手的事情,一定要從耐煩二字下工夫。
愚感:關鍵是要痛下工夫,耐煩,要能耐得住這個事情煩人的地方,惱人的變化,耐得住,就是能等得了,能站得住,能看得清。煩還牽涉到事情的每個角度,每個層面,每個細節(jié),都得要耐住性子去弄清楚。當然,煩擾還有來自上級的,督導的,催促完成任務,催促達成使命的,都得要耐得住、頂?shù)米 ?/span>
一百十一、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力,則指將士之精力言之;勢,則指大計大局及糧餉之接續(xù)、人才之可繼言之。
愚譯: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所謂力,是指將士精力,勢則是指全局規(guī)劃計劃安排,糧餉供應接續(xù)和人才的連續(xù)性。
愚感:勢力,勢常常指整體規(guī)劃布局和供應支持。布局既包括目標戰(zhàn)術,也包括格局擺布;供應支持則主要是物資供應和人才接濟兩項。
勢窮,既可以是規(guī)劃布局出了問題,格局緊縮,回旋空間縮小,也可以是供應支持不夠。其實任何一項出問題,都可能是規(guī)劃籌劃的不細密的問題。
力,理解為精力也好,能力也好,其實就是團隊的狀態(tài),心理的生理的狀態(tài)。有干勁和士氣的團隊,可以頂一頂勢窮,所謂創(chuàng)造條件作戰(zhàn)。當然不能力竭而戰(zhàn),力竭只會掛掉。
一百十二、閣下此時所處,極世人艱苦之境,宜以寬字自養(yǎng)。能勉宅其心于寬泰之域,俾身體不就孱弱,志氣不致摧頹,而后從容以求出險之方。
愚譯:您現(xiàn)在處于人世間最艱難的境地,此時宜自己要注意放寬身心,自我調(diào)整狀態(tài)。讓自己心思處于一個寬大通泰的境地,這樣身體不會脆弱,志氣也不會衰退,再從容求得走出困難的方法。
愚感:放寬心態(tài),多難啊。可能是自己個性的緣故,總喜歡針鋒相對,事情越緊,心態(tài)越浮躁,上躥下跳,尋找解決方法,結果常常是很容易沒有主見,見到主意就用。
遇到險境,遇到緊急,能自我放寬心態(tài),所謂外緊內(nèi)松,這實在是需要功夫的。
個人覺得沒有什么別的好方法,只有閱歷越多,可能經(jīng)歷起來就會好一點。放寬心態(tài)的目的,當然就是能耐煩,尋求回旋余地,找到解決辦法。
一百十三、外境之迕,未可滯慮,置而遣之,終履夷涂。
愚譯:外部環(huán)境不利,也不必憂心忡忡,放到一邊不去管它,終有過去的時候。
愚感:這是說,既有需要努力進取的時候,抓緊時機干事的時候,也有需要停下來的時候,尤其是當外部環(huán)境和條件明顯不允許,明顯不利于事情發(fā)展的時候,停下來,緩過去。
這就叫知行知止,知道放下,放開。與之前的寬心也是一樣的,沒辦法要求周遭環(huán)境都如我們所想。還是要能耐煩,不是拿到一件事就非要當天搞定,心里裝不下一件事,尤其是在遇到逆境的時候。上面說的放寬心態(tài)也有這個目的,置而遣之。
一百十四、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fā)。
愚譯:君子有高于世人,特立獨行的志向,不會輕易被人識破;有藐視千軍萬馬的氣度,但從不表現(xiàn)出來。
愚感:一方面,要有堅定獨立的志向,要有高于生活的理想,還要有堅持這種志向和理想的氣度,堅定不移的信念。另一方面,決不能隨便表露出來這些志向和氣度。
這主要是出于自保,不要做出頭鳥,這是中國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使然。也可能不需要你的直接表露,你的言行,甚至是一個眼神,就能讓高人識破。關鍵就是這個“未嘗輕于一發(fā)”,如何做到一個藏字。
一百十五、凡道理不可說得太高,太高則近于矯,近于偽。吾與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謊二事,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愚譯:說道理不要說得太高調(diào)、太深邃,那樣就近于做作和虛偽了。我勸勉朋友的時候,都只要求兩點,一是要早起,二是不說謊,做到這兩點,就已經(jīng)大有益于身心了。
愚感:短短一句話,感受萬千。深感當代中國社會的正能量和正面宣傳,已經(jīng)到了文正公說的“矯和偽”的程度了,你也搞不清這些正面宣傳和信息扭曲是出于真心還是別有用心,總之大家傳來傳去,把盲目驕傲和盲目樹敵當成正能量,每天表態(tài)。
關鍵這種驕傲是在無法掌握全面信息和知識情況下的驕傲,這不是置自己于險境是什么?
其實反而說明了問題所在。
對人的要求,對我們自己的要求,不睡懶覺,不撒謊,這倒是一直以來我們最難做到的兩件事。
對黨老實,不是只知正能量、歌功和吹捧,不是不加思索的執(zhí)行力,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誠實申報,誠實說明,對人坦誠。
說實話,辦實事,才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