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在經隧(經絡)中運行,是借助于呼吸運動的推動力量,有節律的布達全身的。所以鍛煉
真氣運行法養生實踐法必須遵循人體生命科學的自然規律,以調整生命呼吸為入手功夫。
呼吸生理
呼吸是借胸脅的張縮、橫隔膜的升降而形成肺的呼吸運動。呼吸有內呼吸和外呼吸,成人的外呼吸在平靜時以每分鐘18次的頻率,吸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內呼吸即體內真氣活動情況,也就是細胞攝取氧氣養料,轉換為能量的過程。胎兒在母腹中不能直接攝取氧氣和養料,須由母體通過胎盤臍帶供給,以使之營養發育和生長,由胚胎狀況形成一個完整的人體,當然這個變化過程是很復雜的。過去把這種內呼吸叫做胎息。
外呼吸是出生后獲得的。人在未生之前,在先天發育過程中,已經具備了的呼吸系統,本來是靜止的。出生時第一個外呼吸,是靠大氣的壓力將空氣送入肺中的,本來靜止的肺,忽然被大氣沖開,它以應激的生理活動將氣排出,催動了聲帶哇的一聲,喚醒了體內沉睡著的一切生理活動,后天生命開始了。從此,肺內壓和大氣壓保持著這種壓力的關系,有節律的進行著吐故納新的活動。
呼吸的作用,不僅是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利用呼吸運動,推動內呼吸,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推動真氣的循經運行,賦與機體各組織生命活力,以使各組織器官發生有機的聯系,這就是對呼吸運動的全面認識。《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說明在心的主宰下,肺有節律的呼吸運動在體內起到升降出入的生理作用。
呼吸運動
呼吸是一種機械式運動。當吸氣時,胸脅向外向上,橫膈膜下降,這時胸腔擴大,腹腔相對縮小,小腹受壓。胸腔和腹腔這種機械式的張縮運動,也就把內在真氣鼓蕩、流動起來。足三陰經的真氣,是隨著吸氣運動而上行的。譬如腎經真氣在吸氣時,沿足少陰腎經上行入腹(丹田)與沖脈合并,挾臍上行至胸,注入心包經與心氣交,即所謂“腎水上潮以濟心火”。同時,肝經真氣上行注入肺經,脾經真氣上行注入心經,即所謂“肝脾之氣宜升”。手三陽經真氣,也是在吸氣的同時,上行布于頭面,與足三陽經銜接,所以有“三陽榮于面”的說法。
當呼氣時,兩脅向內向下合,橫隔膜上升,胸腔縮小,腹腔相對擴大,因而胸腔真氣受到壓力,即沿任脈下行入小腹(丹田)即形成“心腎相交,以補命火”。這是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法的一個重要作用環節。同時手三陰經真氣,由胸趨向手指,與手三陽經相接。足三陽經真氣,由頭走足,與足三陰經相接。這樣構成了經氣的大循環。
真氣運行養生實踐練到一定程度,督脈通暢后,則是一呼真氣沿任脈下入丹田,一吸由督脈上至百會,為一小循環。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法五步功最主要的是要達到任督溝通這一目的。
調整呼吸
呼吸是真氣運行的動力。練習真氣運行五步實踐,必須從調整呼吸入手。本來生理性的自然呼吸,無須人為的調整,就能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維持生命。出生后,由于后天的
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再加上成年后,種種損失及失調,以至真氣不足,經絡不暢,呈現未老先衰,疾病纏身。因此,必須用調息法,培養真氣,貫通經絡,恢復先天的生理機能。當然,調息法也是在不違背呼吸生理、順其自然的前提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