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數據研究中心
一、“十二五”規劃指引經濟發展方向
我們認為,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將以民生為主線,以經濟結構調整為目標,進而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目標。通過比較“十一五”規劃重點,以及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市場普遍認為“十二五”規劃的核心在擴大內需、結構調整,加快城鎮化和促進區域發展。內容將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國民收入分配、城鎮化、戰略新興產業、社會保障、民間投資、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領域。
作為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從中可以窺見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的大方向和總體路徑,對資本市場的意義深遠,投資者需引起高度重視。
二、金融終端市場熱點回顧
10月份市場在權重股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凌厲的走勢,市場的普漲格局明顯。除此以外,東方財富金融終端顯示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個股走勢也有不錯的表現。
三、明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在《決定》中,中央明確提出要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立足中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且指出了這七大行業中需要優先發展的細分子行業。以下我們將主要從這七個方面來闡述行業發展的方向和機遇,以期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 (一) 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研究所整理 LED照明 隨著國內掀起LED投資熱潮,目前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擔憂。但是從整個LED產業鏈看,目前這個產業最核心的地段在上游外延片生長、中游芯片制造,技術含量比較高,占了行業產業鏈70%的產值,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更應該把握中上游的受益者。下游芯片封裝門檻比較低,競爭激烈,受產能過剩以及行業洗牌之憂。 相關受益類上市公司: LED外延及芯片制造:三安光電(600703)、士蘭微(600460)、聯創光電(600363) 封測:德豪潤達(002005)、廈門信達(000701) 節能燈:浙江陽光(600261)、佛山照明(000541) 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歸根結底是為未來提供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綠色的電力服務的新一代電網。它能夠實現兼容各類新能源發電與分布式發電、輸電能力大幅提高、輸電損耗減小、支持遠程抄表、用戶互動、優化電網運行、電網高度穩定等功能,是新時期下電網的發展方向。標的的選擇上可重點關注(1)關注市場占有率高、行業集中度高、毛利水平高業務(2)與智能電網關聯度高、技術優勢突出、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強。 相關受益類上市公司: 特高壓:國電南瑞(600406)、特變電工(600089)、平高電氣(600312) 新能源電網接入:九州電氣(300040)、科華恒盛(002335) 柔性輸電:思源電氣(002028)、榮信股份(002123) 智能用電、配電網:積成電子(002339)、北京科銳(002350)、科陸電子(002121) 清潔燃煤 清潔燃煤方面,我們認為二氧化碳捕集和儲存(CCS)技術或將有一個比較廣闊的市場。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工業利用量大約是每年1至1.5億噸。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能力每年約1000萬噸。中國有二氧化碳生產企業100家左右,生產能力是每年200至250萬噸,而一個幾十萬千瓦的燃煤電廠,一年能捕獲二氧化碳100至200萬噸,同目前中國企業生產的二氧化碳的總量是差不多的,目前人類對二氧化碳的消費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類面臨一個問題是,由于過度地使用化石原料造成了二氧化碳過多,而人類無法消費多出的龐大的那部分,所以造成了一系列氣候和生態問題。 相關受益類上市公司: 科達機電(600499)、海陸重工(002255) 節能建筑 中國能源消耗處于全球前列,而建筑能耗更是占社會總能耗的25%。早在“十一五”規劃目標中,建筑行業要完成節能達1.01億噸標準煤,建筑節能總面積達21.46億平方米。相較于政府的節能目標,目前來看,其達成難度在加大。截至目前,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僅下降了10%,政府未來進一步完善節能政策仍具有較大的緊迫性。 相關受益類上市公司: 建筑保溫新型材料:煙臺萬華(600309)、紅寶麗(002165)、海螺型材(000619) 節能玻璃:南玻A(000012)、中航三鑫(002163)、金晶科技(600586) 廢棄物處理 相關受益類上市公司: 桑德環境(000826)在固廢領域實現全覆蓋,包括生活垃圾、危險廢棄物、污泥處理及研發儲備中的電子垃圾,能因地制宜的設計垃圾處理工藝模式。 九龍電力(600292)目前惟一一家具有核廢料處理能力的上市公司,行業壁壘非常高。 格林美(002340)最具市場前景的電子垃圾處理龍頭企業,能從廢舊電子產品中實現“二次鈷鎳”循環利用,把廢舊家電中的非金屬材質轉化為塑木型材。 首創股份(600008)歷史最悠久,2009年的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63.5萬立方米/日,位居國內前列。 碧水源(300070)在大型MBR項目建設上已經躋身國際先進企業行列。 深圳惠程(002168)海水凈化領域反滲透膜聚酰胺薄膜材料的領先生產企業。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我們認為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發展趨勢,普遍影響到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層面。遵循政策導向,物聯網是政府重點推進發展的領域,而另一政策經常提及的“三網融合”屬于物聯網產業鏈中網絡提供商層面。 相關受益類公司: 物聯網類上市公司:遠望谷(002161)、新大陸(000997)、高鴻股份(000851) 三網融合類上市公司:中衛國脈(600640)、永鼎股份(600105)、中天科技(600522) 云計算類上市公司:華勝天成(600410)、浪潮信息(000977)、衛士通(002268)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示范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總體而言,生物產業發展經常在規劃中提及,但由于前瞻性較強,應用層面的突破較少。而現在,政策明確提出要運用生命科學推動農業和醫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突破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條。 相關受益類公司: 農業類公司:登海種業(002041)、隆平高科(000998)、荃銀高科(300087)(生物育種) 芭田股份(002170)、華魯恒升(600426)、冠農股份(600251)(肥料) 揚農化工(600486)、江山股份(600389)、紅太陽(000525)(農藥類) 醫藥類公司:華蘭生物(002007)(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 科華生物(002022)(診斷試劑) 恒瑞醫藥(600276)、海正藥業(600267)(化學藥物) 康緣藥業(600557)、天士力(600535)(現代中藥) 樂普醫療(300003)、通策醫療(600763)、新華醫療(600587)(先進醫療設備) (四)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 我們認為,大型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高端領域,制造業中的高新技術與先進管理模式基本體現在裝備制造業,制造業中利潤空間最大的部分也是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代表著整個制造業的走向,決定著整個制造業的水平。其中包括重型機械、船舶、飛機、發電設備、大型鍋爐、冶金機械、礦山機械、專用設備等大型裝備生產廠家。 考慮到應用前景以及在價值鏈中所處環節,飛機制造業、船舶動力制造業、核電設備制造業、高級機床、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制造業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得到重點扶持。 相關受益類公司: 航空動力(600893)、成發科技(600391)、中航動控(000738)(受益于民航發動機國產化戰略) 中國船舶(600150)、中船股份(600072)、中國重工(601989)、廣船國際(600685)(船舶動力制造業) 東方電氣(600875)、上海電氣(601727)、中核科技(000777)、哈空調(600202)(核電設備制造) 沈陽機床(000410)、昆明機床(600806)、秦川發展(000837)、華東數控(002248)(高級機床)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依賴政府政策,行業需求取決于政策扶持力度。金融危機以后,各國紛紛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作為能源消耗大國的中國也不例外。不可否認,新能源產業代表著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甚至引發整個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在廣闊前景的吸引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相關受益類公司: 太陽能: 天威保變(600550)、拓日新能(002218)、川投能源(600674)、金晶科技(600586)、航天機電(600151) 風能: 東方電氣(600875)、金風科技(002202) 核能: 自儀股份(600848)、奧特迅(002227)、上海機電(600835)、海陸重工(002255)、中成股份(000151) 生物能: 豐原生化(000930)、凱迪電力(000939)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新材料產業是政府規劃中被多次強調的行業,但由于應用面寬廣,個體性太強,難以繪制出完整的產業鏈。我們根據材料的特性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金融材料方面主要是各種稀有金屬及其合金;非金屬材料方面主要是各種高性能化工產品。精細化加工(納米材料)和合成(高性能合金和新型化工合成材料)是新材料發展的兩個主要方向,新材料的具體應用領域非常寬泛,航空航天軍工是突出方面。 相關受益類公司: 回天膠業(300041)、宏達新材(002211)、硅寶科技(300019)、奧克股份(300082)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政府單獨列出重點支持的新能源應用領域,盡管如此,市場對其商用前景持謹慎態度。首先,新能源汽車相對于現有汽車在成本并無優勢,如同新能源相對于傳統能源那樣,其應用主要依賴政策扶持。其次,在國內汽車產業并不掌握產業鏈核心技術情況下,倉促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結果是政策補貼流入掌握關鍵技術的國外廠商手中,并不能達到扶持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原本目的。新能源汽車整車、核心系統(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池及管理系統和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充電站、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鋰和銣鐵硼等礦產資源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最具投資價值的是核心系統制造環節,但技術難度最大。充電站、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鋰和銣鐵硼等礦產資源細分產業我國企業進入更為容易,因此這些細分產業更具現實投資價值。 相關受益類公司 新能源汽車: 一汽轎車(000800)、上海汽車(600104)、長安汽車(000625)、福田汽車(600166)、江淮汽車(600418) 新能源汽車電池: 杉杉股份(600884)、江蘇國泰(002091)、中國寶安(000009)、佛塑股份(000973)、中炬高新(600872) 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系統: 大洋電機(002249)、橫店東磁(002056)、寧波韻升(600366)、萬向錢潮(000559)、曙光股份(600303) 新能源汽車充電站: 奧特迅(002227)、許繼電氣(000400)、國電南瑞(600406)、動力源(600405) 在世界金融危機后,中國依靠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出口之路已越走越難,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里,堅定走構建創新型國家之路,勢將有助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總體而言,投資者應當緊跟國家產業政策,配合東方財富金融終端的資金監控給予適時的關注。我們在以上七大產業中所提到的相關行業內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畢竟經歷過一輪大漲后,市場上真正具有價值型的個股變得日益稀少,但作為未來五年整個國家經濟轉型的大方向,投資者或許采用波段操作的方可取得更好的投資效果。 附錄: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摘錄) 國發〔2010〕32 號 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 8%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 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立足國情,努力實現重點領域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要進一步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一)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示范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