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透過中醫腎病學宗師鄒云翔老教授「不準家人孩子吃冷飲」這樣一條家規,知道了冷飲損傷脾胃,影響健康的真相。百草君也在文章后留下了一個待填的坑——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溫暖脾胃,如何急救吃完冷飲的脾胃,減少傷害。那么今天就來補上這一部分的知識。
脾胃為「后天之本」,人體飲食的消化、水谷精微的輸布主要依賴于脾胃的功能活動。五臟六腑各有陰陽,脾有脾陰、脾陽,胃有胃陰、胃陽,由于脾為臟屬陰,胃為腑屬陽的特性,脾陽多不足,胃陰多虧虛。而飲食、六淫勞逸等致病因素易傷脾陽,所以,我們很容易就脾胃虛寒了。而想要給寒冷的脾胃添一把火,讓它溫暖起來,都有什么方法呢?
正值夏天,大家吃冷飲、開空調非常常見,不出一個夏天,這脾胃虛寒是跑不了的,還為秋冬養生帶來負擔。那么,如果程度不嚴重,百草君不建議直接用藥,不妨用食療的方式去解決脾胃虛寒問題,比如——姜棗茶。《傷寒論》當中,一共113個藥方,其中35個都用到了姜棗組合。為什么將近1/3的方子都與它們有關呢?干姜大熱無毒,守而不走,可以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肝經引血藥。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同樣是脾胃虛寒,它們倆就能健脾護胃,補中益氣,趕走胃里的寒氣、濕氣,同時還能調節氣血。每年有喝姜棗茶瘦的、恢復食欲、下巴再不長痘、氣色好的,大家可以一試。有的朋友就喜歡吃寒涼的水果,冷食之類的,時間一久,脾胃虛寒了,吃點冷的就完了,拉肚拉的厲害。這種其實會變成久積的脾胃虛寒,那么其實可以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出自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當我們脾胃虛寒時,是需要補陽、溫中焦、增津液的。理中丸能溫中祛寒,補氣健脾,如果你平時脾胃虛寒,容易感到胃涼,就可以吃上一周。當我們脾胃虛寒時間一久,容易引發慢性胃炎,胃疼,空腹更厲害,吃點東西能緩解,喜溫喜按、身體疲乏、四肢不溫。這可以說程度又嚴重了,就需要用藥方來暖脾胃了。那么可以用什么——「小建中湯」。小建中湯里面的“中”是指中焦脾胃,“建中”就是健運中焦脾脾胃,所以小建中湯是專門補脾胃的藥方,這也和張仲景有關,它是從大名鼎鼎的桂枝湯化簡而來。
桂枝其實桂樹最接近陽光的那節嫩枝,不僅解表散寒,還是扶陽要藥,讓陽氣升發起來;芍藥則是防止陰血耗散,集中補中;而大棗、生姜,就是照顧脾胃的衛士(姜棗茶),祛寒健脾;甘草能夠生肌肉、緩解腹痛、調節熱寒;飴糖則善于養陰血氣,讓藥物更易消化。那么也有人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黃芪,益氣生血,這就成了黃芪建中湯,大家可以根據中醫的辨證建議使用。
艾灸法是咱們容易忽視的方法,其實它能夠通過藥力、溫熱力、穴位力,來刺激氣血,那么我們可以用好這三個穴位:中脘穴是胃經募穴,能和胃健脾;神闕穴是人脈之穴,能夠理腸止瀉,健養脾胃;足三里則是足陽明胃經合穴,能調理脾胃,通經活絡。
大家可以在每天的上午,點燃艾條,對三穴,距離皮膚1.5~3cm,每個穴位灸15~20分鐘,每日一次,7天一療程,2個療程最佳。
[1]陳延. 升脾陽法與養胃陰法對脾胃學說形成的理論探討[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 17(016):281-283.[2]陶玲, 柏帥, 沈祥春. 小建中湯組方配伍效應規律分析[J]. 時珍國醫國藥, 2009, 20(1):3.[3]王波. 脾胃虛寒胃痛方對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的療效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8):1.[4]楊婉芳. 理中丸加味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觀察[J]. 中醫藥學報 2013年41卷3期, 152-153頁, ISTIC
CA, 2013.希望對你有幫助,讓你脾胃暖暖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