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很多階段,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而現在我們步入了現在化的社會,但是在我看來,我們是在經歷著父母社會,其實更是衍生版的“父系社會”。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感情中,我們很多時候都還是要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決定的,是父母在幫我們做選擇,我們小時候要吃什么穿什么,網上更是有種調侃叫“父母覺得你冷”,“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霸總語句形容父母的強勢也不為過。
小時候聽父母的這很正常,我們難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而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我們一些忠告也挺好的,但是當我們長大成年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意識,父母還是習慣性的為我們做出任何選擇,甚至我們什么時候必須談戀愛,必須要找什么樣的工作等等這些事情,他們都要全權管理,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們好,但是我們也該有自己的生活,也該學著自己長大。
最近在看《心動的offer》這個綜藝,“女生必須考公務員才是好工作嗎”這一話題沖上熱搜,節目里一些女生在回答面試官問題時說到父母要自己考公務員要做這個那個的,他們考公務員并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是父母覺得那是份穩定的工作,父母也不管你喜不喜歡愿不愿意,所以他們考公務員或者多起他決定都是為了父母,而在我們國家的父母們眼中最好的工作永遠是那些最穩定的工作,比如說是護士、醫生、教師、公務員,因為他們就是從這里出來的。
而我們也會為了所謂的孝順來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自己不喜歡但很穩定的工作,和自己不愛的那個人結婚生子,所以我常說中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其實是一個相互為對方犧牲的狀態,父母為了孩子可以做出任何事情,而子女為了讓父母放心會選擇自己不喜歡的,但這樣的關系其實并不健康。
在我看來,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就是變形后的父權社會,在一個家庭里,通常都是父親的話很有分量,父親作為一家之主決定各種大事情,因為我們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并未完全改變,由于是男性相對來說掙錢較多,他們是一個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說話也就有了底氣和分量,男性掌握了話語權,家里其他人都是聽父親的,所以說現在的家庭或者說是社會還是“男權社會”。
我曾看到一位女性學者提出的一個觀點,她說其實在現在社會中男性更應該提倡男女平等,因為當女性真的崛起了,她們出去工作了,她們也能掙錢了,她們就可以貼補家用,這樣就為男性減輕了家庭壓力。
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因此女性不可過分看低自己,要重視自己的主體性和自我價值。同時,在一個家庭中,家人之間一定要敢于善于溝通,知道彼此的想法,而不要一味的委屈自己。
掃描二維碼 快來關注我
圖片: 網絡
今日頭條:韓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