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看到河南某縣的相親紀實,忍不住的總想多看,可能是因為好奇相親場景,其實更想看相親男女的言行。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離異女性,帶著一個一歲多的兒子,那天和一位男性相親時,她誤以為對方開拖拉機來相親,就非常的傲慢和不屑,聊天時也是咄咄逼人,三句離不開房子車子,并且還羞辱對方,顯得非常物質沒有禮貌,可當后來得知那位男性開敞篷小跑時,她完全換了副表情,還多次想加對方微信,但被那個人拒絕了,隔著屏幕都能看到她的后悔,前后對比也太明顯了。
看到這里我笑了,不能說她世俗,可能是她想要穩定生活,畢竟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憑著漂亮的臉蛋還能挑選多少,畢竟她還帶著個兒子,如果有個事業有成又有車有房有存款的男人,幫她一起照顧兒子,她就可以享清福了。但她沒有明白,那些條件好的看不上她,比她條件差的她也看不上。
其實,相親更能體現愛情的勢均力敵,相親都是奔著結婚去的,硬件條件是相親的基礎,這是你擇偶的資本和門檻,就是這么世俗,就是這么真實。
看過好多相親,他們大都簡單詢問對方基本情況,就斷定是否要繼續交往,這也太過草率了,在他們看來,硬件是首位,其次是外貌,最后是眼緣,至于脾氣性情則是次要的,感情在這里更是不重要。
對于男方來說,只要有人給我生兒育女、洗衣做飯、照顧我和父母就好了,如果長得漂亮就更好了,對于女方來說,只要他有房有車,有事業有存款就好了,如果長得帥脾氣好就更好了,反正只是跟著他過日子,吃得好穿的好有錢花就行,愛情看不見摸不著的,要那些太虛頭巴腦,我說愛他就是愛他,誰能知道呢?很多人相親,大都是搭伙過日子,都在各取所需。
我以前誤認為相親都是30歲左右的人,但也有人剛20出頭就開始相親,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著急,我也知道有人通過相親遇到真愛,但現實中的相親更多是看條件,這其實就是現代版的門當戶對,能夠高效的選擇同階層對象,但我總覺得這樣的相親太世俗。
我們像是待價而沽的商品,這種市場化的感情,又是否會長久呢?
很多人都想在自己年輕貌美,年富力強時,他們現在能“賣個好價錢”,能找個各方面條件好的對象,所以才急于相親成家。盡管現在社會風氣開放,人們也接受了新的思想觀念,但好像到二十五歲后,到三十歲如果還沒戀愛結婚,就成了過期的人,很難再找到對象戀愛結婚了,于是只能打折出售,降低條件,委屈自己,開始將就,去相親,去閃婚。
我討厭相親,是因為不想把自己變成商品,去供人評頭論足被人挑選,面對相親對象時,我像是被標簽化的產品,拆二代、事業單位、哈佛博士生、有車有房有存款等等諸如此類。
你要知道,那并非完全立體的我,很多人只看這些所謂的標簽,而不深入了解這個人本身。
如果有天,我開始相親,我希望吸引你的不是這些標簽,而是我這個人的性格和魅力。你要知道,我值得被愛的遠不是這些標簽。
掃描二維碼 快來關注我
圖片: 網絡
今日頭條:韓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