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社會各階層的分析》中的A篇“36位天罡星的社會階層分析”中的第二章"梁山哪有那么多派系"中的第二部分。"梁山哪有那么多派系"中的第一部分是講降將派系不存在,可參看昨日公賬號文章。
今天再來八一八所謂二龍山派系,為何也是偽命題。
二龍山系包括青州地面上二龍山、桃花山加少華山勢力三幫子人馬。在天罡星中,魯智深、楊志、武松三個都是二龍山一伙的;還有一大堆地煞偏將:曹正、施恩、張青、孫二娘;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和魯智深有舊。曹正還是林沖的弟子,林沖是魯智深的死黨。天罡星中的史進和魯智深也可以算生死之交,李忠還是史進的開手師父,所以少華山一脈朱武、陳達、陽春也可算二龍山外圍。
看起來二龍山這幫子人有14個頭領,占梁山好漢總數的近八分之一。也因此很多人說魯智深極具老大潛質,二龍山是梁山派中之派。
此言謬矣。簡單分析如下:
二龍山的核心人物顯然是魯智深。這是因為一來他是大宋頭號鐵軍西軍中的將領,曾經官任提轄,就是西北野戰軍的正營級干部。這是二龍山一脈最高級別的了。二來魯智深的性格大大咧咧,從來不知道謙讓,自然大家按慣性讓著他了。
實際上魯智深就是個一根直腸的莽夫,一無組織能力,二無領袖遠見,三無管理章法。最重要的是,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壓根兒就不想當頭!若是仔細看水滸書,書上明明白白說二龍山,是“三個頭領一同坐地”,就是魯智深、楊志、武松三人集體領導制的。三山聚義時,魯智深先表態,拍板的卻是武松。
同歸梁山時,魯智深先大刺刺沒大沒小地放了一通感慨。但是書中說的分明:宋江的軍到,“武松引了魯智深、楊志、李忠、周通、施恩、曹正都來相見了。”宋江也主要和武松討論怎么合伙。全程不見魯智深搭腔,顯然武松才是大當家。
論資歷:魯智深當提轄前五六年,楊志早已是中央軍委直屬的“殿前提轄使”,楊志這個正營長提轄使比魯智深的正營級提轄至少高一級;林沖不消說了,禁軍槍棒教頭就是中央衛戍部隊高級教官,自然比邊防軍基層軍官尊貴三分;史進是禁軍都教頭王進的唯一衣缽傳人,師徒感情至深,史進幾乎就是王進親兒子。大宋御林軍軍事總教官至少是少將正師級吧,少將正師的公子難道還夠不上副團職稱?武松最不濟,也是正式就任過地級市陽谷縣的刑警隊長,級別在副團正營之間。幾個天罡的官場資歷,魯智深最低級。
論武功:王進是禁軍都教頭,教出的徒弟也當有和林沖的槍棒教頭差不多的水準。楊志是楊家將三代將門之后,天子欽點的十個制使之一,自然武功高強。武松可是赤手空拳打的死老虎的武林高手。而魯智深只是幾斤蠻力拔枝楊柳,沒聽說武功上有甚么值得說道的地方。幾個天罡的武功戰力,魯智深最差勁。
二龍山人馬之間各有隔閡,矛盾重重,不可能結成幫。楊志和林沖,早年便是對手,后來雖說義氣為重老話不提了,但楊志一想起有人曾經莫名其妙地要宰了自己當投名狀,自然心底不爽之至。不可能好的同穿一條褲子。
曹正明知道師父就在梁山,硬是不去聚義,而寧可和素味平生的楊志搭伙打上二龍山。后來三山聚義時,林沖見了曹正也沒什么話。可見這師徒倆的關系貌合神離。
施恩和張青孫二娘夫婦同在孟州多年,不可能不知對方名頭,卻是從未有交集。張青孫二娘后來商議上二龍山時,也一點沒想到要帶一把施恩。可見一山不容二虎,孟州地盤上這兩家惡霸之間,絕對有隙非友。
周通和魯智深其實有仇的心理面積大大超過義氣的面積。魯智深從在甘肅給金翠蓮湊路費時,骨子里就看不起李忠,在桃花山上還搶了李忠的銀器鬧過一場。這兩方的感情怎么好的起來?
當年在柴進莊上,宋江對武松有知遇之恩,全書中宋江和武松的感情戲份很足。武松做人很功利,內心還是個骨灰級宋江控。在二龍山是天邊不敵眼前,只好和禿驢飚對手戲。上了梁山的武松,內心深處自然歸化到以宋江為唯一領導核心。武松和魯智深是和尚加行者,一對共同作案的好搭檔,誰也領導不了誰,不可能分出等級尊卑的。
史進團隊自成一家,很奇怪,上了梁山,史進陳達陽春三人依然是個組合,組合中的靈魂朱武卻被拆散到“一同參贊軍務”這么個古怪職位上。少華山勢力就此瓦解。魯智深對史進當年給他吃了幾個牛肉餅,又幫他打群架,深深感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而史進心里的那個人卻絕對不是魯智深。要知道少華山的頭把交椅是朱武讓給史進的,朱武是18歲的史進出道時第一個真正的心靈導師。朱武才是史進心中永遠的老大。全書朱武和魯智深唯一的交集,是魯智深去少華山,發現史進被逮住了,怪朱武太不仗義不隨他救人,臭罵了朱武一頓。文人要個面子,朱武從此半句話不曾理過魯智深,還當魯智深小弟?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