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地后學校的教與學、學生的學習方式、家校溝通方式、親子互動方式等都會發生深刻變化。
9月1日,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教育面對面》聯合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共同打造開學季特別策劃“出發吧 新學年”。
節目邀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史家教育集團史家實驗學校校長趙丹陽、密云區巨各莊中學初中數學老師石婷婷共話“雙減”政策落地后新學年的新變化。
問題一
“雙減”之后學校怎么教?
李奕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一個老話題,但是今年由中央層面上提出的“雙減”工作總體部署,我們教育工作者來理解,“雙減”不簡單是一個減輕負擔的事,而是要在減輕過重的課外補習的負擔和作業負擔的基礎上,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整體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實際上是要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減下去的是作業,增上來的是教育質量和效率。
對于家長所關注的,一所學校對孩子學習質量的提升,其實老師只是諸多要素的一個方面,其他還包括學習的環境、學習的氛圍等。那么,老師所提供教學服務供給是團隊的整體力量。
北京有龐大的教研體系,這種教研體系通過市教研、區教研,一直到集團內的教研體系,一直到學科的教研組和年級組,它是構建一個質量的監控體系,所以師資和教學質量是有保障的。
趙丹陽
從北京市教委推出一系列舉措之后,從課堂教學的內涵和課堂教學實效性上一直是在砥礪前行。
新的學期,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夯實課堂45分鐘,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我們加大了年級組的大組教研,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融通,尤其是在雙師制,以及校際之間教師交流輪崗背景下,讓我們的優質資源共享,讓我們好的學科的教師帶動起好的學科教師的發展。
所以在這個輪崗大背景下,新學期的課堂教學應該說它能夠呈現蓬勃的生機。聚焦學科的特點,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聚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吃飽、吃好、吃扎實,這是我們新學期課堂教學中應該呈現出來最大的亮點。
石婷婷
“雙減”形勢下,在教學上如何能夠更加提高效率,我認為應該主要從課堂先抓起,構建學生主動思考的課堂,培養學生思維的持續性和主動性。
如果要想建立主動思考的課堂,應該是以問題為主導的,問題一定要明確,要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明確,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發展。問題的難度也要適中,能夠促使學生更進一步接觸到知識內容的本質。
問題二
“雙減”之后學生怎么學?
李奕
之前孩子報輔導班可能在整個教育體系匹配度上有一些地方相對割裂開了,讓家長們也比較盲目。另外,在學校的教學環節當中,課堂教學、課后作業、課后輔導,以及有針對性的作業和考試診斷,是不是這個鏈條很完整?
可能過去的問題在于整個體系之間的匹配度上,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一個體系。這一次中央“雙減”文件就是要求我們回歸到正常的教育教學鏈條中,把該完成的任務、該完成的環節要做精做細,比如說提到了作業問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以及課后輔導的問題。
新的學年,給學校和老師提出這樣的要求,一方面是完善過去老師應有的教學的環節和鏈條,另一方面緩解家長對孩子學科教學知識掌握方面的盲目性。
其實最熟悉孩子的是自己的老師,如果學校有了這樣的課后的輔導和服務,把孩子放在學校是最放心的,沒有必要再去盲目的報校外培訓班。但是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孩子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可能學校滿足不了和保證不了一些要求的時候,也不排除符合條件的更好的社會優質教育資源給孩子做補充。
趙丹陽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質量?首先從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做起。其實作業量不是孩子唯一學會的途徑和唯一載體,那么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的主要問題,在主要問題的牽引下,讓孩子們的大腦動起來、學進去,再學進去的過程中,精心設計,圍繞主要問題和知識點所涉及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的機械性的作業,所以我們減下去的是累贅,留下的是精髓,那么不是說簡單的“減”,其實是在“精”上面做文章,是在“實”上面做文章。
問題三
“雙減”之后家校怎么協同?
李奕
“雙減”的一個最大的目標是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其實是不同尺度的。作為學校來講,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是課內和課外相統籌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合作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需要我們統籌好大、中、小、幼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同時,家庭、社會和學校之間也要構建更良好的協同育人共同體,在宏觀層面上團結一切力量,煥發出教育改革和促進孩子成長的蓬勃力量。
趙丹陽
面對“雙減”政策,家長應該需要怎么轉變觀念?這么去應對做一些什么樣的變化?家長的變化是應該順應孩子的全人成長,家長不要過多的糾結孩子學什么、學什么才能好。家長應該更多地把眼光落在如何培養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習慣,也就是從素養入手,讓孩子的天性煥發,讓孩子的自我彰顯。
所以在這個維度下,家長應該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成長,而不是每一步學習,要讓孩子在自主的人生中發揮它的主體作用,這是家長該轉變的教育觀念,所以真的是育人是培育的育陪伴培養培學并不是要陪教。
問題四
孩子上下學接送時間上可以有彈性嗎?
李奕
針對不同年齡、學段、家長接送情況等,學校課后延時服務是有彈性的。需要家校之間做好溝通,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此外,孩子早晨上學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多方努力,采用系統的辦法解決。北京定位在8:20上課,但是并不是八點多才開校門,如果家長有特殊需求,需要把孩子早一點送到學校來,學校也是開門兒的,只不過學校還會安排好學生在早晨這個時間的早讀或者一些早鍛煉,但也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進行設計安排。
所以在落地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的是孩子在課堂上的時間段,具體的到校時間,在整個時間安排上,需要我們學校和家長都要做出一些輔助和努力。
問題五
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什么時候開始?
李奕
目前,各個學校都在做課后服務的相關準備,因為剛剛開學,學校的課后服務提供上可能會有一些時間差,請家長們理解。各個學校都會在最快的時間,提出這個工作的方案。
學校在提供課后三點半的過程中,之前要跟家長有充分的溝通,我們的課后三點半供給一定是按需供給,一定是得到家長和孩子認可的,這也需要一個溝通的過程,但應該是很快的,不會拖很久。
問題六
“雙減”政策對于今年初三學生是否會有影響?
李奕
教育有它的穩定性和周期性的特點,很多政策不可能說變就變。所以考試評價,特別是升學政策,以前都是“三年早知道”,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管是小學學生,還是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在這一次面臨“雙減”的整體改革中,都會體會到“雙減”給自己帶來的變化,比如說作業、考試、課后服務等,都有最直接的影響。
對于升學考試來講,在這方面也正在加緊研究和部署。對于現在已經進入到畢業年級狀態的學生來講,為了學生穩定性和持續性,實際上還是要保持一定的教學穩固程度,所以在考試方式、考試科目上,還要按照原先的部署。
問題七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是否會對學校教育教學帶來影響?
李奕
北京近10年間,教育供給端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經由過去的一所學校給孩子提供服務,變成幾所學校共同提供服務,這幾所學??赡苁且粋€學區內的聯盟,也可能是一個集團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實際上干部、教師、課程,包括學生的活動等,都是打通來做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好老師跟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結合,才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基礎教育中所謂的優質教育。而且在這樣的提供過程中,老師還得借助同伴的參與、環境的創設來實現。如今,整個基礎教育的供給是豐滿的、復雜的,一所學校取得的成績和質量的高低,不是單靠某一個老師個體就可以實現的。
來源:教育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