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唐代〕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 從軍行七首·其一
王昌齡〔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4.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唐代〕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5.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唐代〕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 浣紗女
王昌齡〔唐代〕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7. 龍標野宴
王昌齡〔唐代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8.送柴侍御
王昌齡〔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9.閨怨
王昌齡〔唐代〕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10. 采蓮曲其一
王昌齡〔唐代〕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11.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唐代〕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12. 長信怨其一
王昌齡〔唐代〕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13.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王昌齡〔唐代〕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4. 芙蓉樓送辛漸其二
王昌齡〔唐代〕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5塞下曲
王昌齡〔唐代〕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16.春宮曲
王昌齡〔唐代〕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17 .塞上曲·其一
王昌齡〔唐代〕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18.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唐代〕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