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我說:“張良先生,看來黃巢真是地道的山東人,我們山東人就喜歡當官,當官是骨子里的娘胎里帶來的基因,今天我們山東人有三大不孝:不讀研,不考公務員,不生二胎!”
張良說:“那這個,還真錯不了”。
我問:“據說黃巢吃人肉,是真的嗎”?
張良說:“黃巢起義起初是想當官,但跟隨他的農民起義的根源是沒飯吃。打仗不管飯可不行,為了維持大軍的糧草,他下令把老百姓殺死做成軍糧。據史學家統計,僅在圍攻陳州的一年時間里,黃巢大軍可能就吃掉了三十余萬人”!
我說:“這段野史有點黑暗,太殘忍了”!
張良說:“老百姓停留對軍人高素質的認知,是從解放軍開始的,從而會推測,古代的正規軍也應該是軍民魚水情。實際上呢,有這么一句話: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你見過篦沒”?
我說:“小時候見過,我們那個時候很多人頭上有虱子,就需要用這東西梳梳頭”。
張良說:“歷史上不只是黃巢的部隊才劫奪侵掠,是幾乎所有古代軍隊都是如此。當年安史之亂,唐肅宗聽從郭子儀的建議,向回紇借兵,借兵可不是白借的,條件是任由回紇對洛陽城進行燒殺掠奪”。
我問:“那他們屠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張良說:“屠城的重點不在殺人,而在搶劫。封建軍隊,沒有信仰,屠城是一個很有效的績效獎勵。屠城,傷民利兵;不屠城,傷兵利民。如果你是黃巢,你屠不屠?如果你為了私名而不允許手下屠城,那么士兵連續征戰積壓的怨懟全部發泄到你頭上,你會被他們反噬掉的”!
我問:“那黃巢起義失敗的轉折點是什么呢?”
張良說:“主要轉折點就是黃巢手下大將朱溫的叛變。黃巢登基后,封朱溫為同州縣長,但是當時同州并不在黃巢勢力范圍。黃巢的意思是朱溫你帶隊去把同州拿下,朱溫真給拿下了,但是,這一帶屬于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地盤,他能善罷甘休嗎?王重榮聯合其他諸侯反擊朱溫。朱溫知道自己頂不住,急忙拍電報給黃巢,可是十多封電報都石沉大海。朱溫聽說黃巢在長安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他感覺起義軍走到盡頭了,干脆投降王重榮,接受了大唐的招安。身在四川的唐僖宗,聽到王重榮送來的喜訊,甚是開心,說那要重賞朱溫,這樣吧,把開封給他,讓他在那邊當節度使。朱溫怎么才能走馬上任?至少要把黃巢之亂平息吧?讓皇帝回到長安,自己才能去開封。于是朱溫反過頭來打黃巢,那可是比誰都積極”。
我問:“那黃巢是朱溫打敗的嗎”?
張良說:“肯定不是。朱溫的主力軍將領叫李克用,李克用是少數民族,沙陀人,少數民族姓李,就如同漢朝時期少數民族姓劉是一個性質,被朝廷賜姓了。李克用身上典故很多,例如一箭雙雕就是說他的,還有獨眼龍,也是起源于他”。
我說:“一說獨眼龍,我就想起小時候看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里面也有個獨眼龍。”
張良說:“此獨眼龍非彼獨眼龍,這個獨眼龍—李克用最初是反唐的,后來,長安被黃巢占領了,就如同安祿山占領了長安是一個道理,那唐朝政府肯定要去尋找援軍,就找到了李克用,肯定也開出了相應的條件,李克用也就答應了。他手下有十三太保,個個都是戰神,而且十三太保與自己是父子關系,不一定全是親生的,大部分是義子。義子這個模式要優于完全依賴親生兒子,因為義子是層層選拔的,確保優秀的人才能以親情捆綁的方式為自己所用。整個黃巢起義軍,就是被李克用以及他的十三太保給打敗的”。
我問:“那朱溫呢?”
張良說:“朱溫也是聯軍的一部分。當時朱溫已經在開封當老大了,還特意邀請李克用喝個慶功酒,這場慶功酒還差點成了唐朝翻版的鴻門宴。朱溫想了想,自己稱帝路上最大的威脅就是李克用,應該先下手為強,結果李克用跟劉邦一樣,有如神助,提前逃跑了”。
我說:“黃巢申請了幾年官職,也沒要來個節度使職位,而朱溫靠叛變黃巢要到了,等于黃巢成全了朱溫呀”?
張良說:“相比黃巢,朱溫確實是笑到最后最大的贏家。黃巢兵退山東后被殺,黃巢的腦袋連同他數十個妃子被一起送到了唐僖宗手中,唐僖宗高興之余,對這些妃子們進行了義正辭嚴的訓話:你們出身名門,受過高等教育,咋能嫁給一個土匪呢?反正早晚是要被砍頭的,有個性子烈的姑娘反唇相譏:國家有百萬大軍連長安都守不住,你們自己逃到了四川,怎么有臉責怪我們一群女人?!當然,當上節度使并不代表朱溫就一家獨大了,還有各地藩鎮勢力呢,不說別人,李克用跟他的十三太保就夠唐僖宗喝兩壺的”。
我問:“那李克用也沒擋住朱溫上位呀?”
張良說:“雖然李克用有功,關鍵時刻也總能出手勤王,但是朝廷并不喜歡他,總覺得他是一個外族成員,所以封個河東節度使就放一邊了,甚至時刻提防他造反。不喜歡李克用喜歡誰?喜歡朱溫,是漢人,又聽話,又忠誠。唐僖宗二十七歲就死了,唐昭宗即位。唐昭宗是有政治抱負的,想掙脫宦官對自己的控制。于是東漢末年董卓進京那一幕又出現了,把朱溫喊進了長安,殺宦官,然后呢?朱溫順便掌控了整個朝廷。朱溫的大本營在河南開封,那不能讓皇帝繼續在長安了,離自己太遠,不好控制,于是要求皇帝必須遷都洛陽。有人反對?殺!等基本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他開始鎮壓各地藩鎮,然后又把唐昭宗殺了,唐哀帝繼位,干了沒幾年,讓朱溫給毒死了,朱溫自己登基了。朱溫登基歸登基,但勢力范圍不大,大概約等于今天的河南和山東區域范圍”。
我問:“唐朝滅亡后,歷史開始進入什么時期”?
張良說:“朱溫以禪讓的方式奪取帝位,建立后梁,不但結束了大唐王朝的命數,還終結了唐朝近三百年的統一局面,歷史開始進入五代十國的大混亂時期”。
我問:“那朱溫最后是怎么死的?”
張良說:“朱溫被自己的親兒子殺了。朱溫站穩腳后試圖擴張,發現各地割據力量太強,根本打不動。他想了想,自己的親兒子們多是草包,應該讓更有能力的義子接班。結果這個事讓親兒子朱友珪知道了,于是他先下手為強,把朱溫給殺了,取而代之。整個五代十國都是短暫登場,能堅持兩代人的都算好的,這里面還有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經過黃巢之亂以及朱溫弒殺大臣,門閥士族都隕落了,出現了屌絲逆襲的時代,這時期的皇帝多是草根出身”。
我說:“歷史評價里,朱溫比黃巢強多了,黃巢除了兩首菊花詩外,一無是處,而朱溫至少還有不少贊美聲”。
張良說:“那是因為朱溫在皇帝位置上干住了,而黃巢沒干住。朱溫做的事比黃巢更惡劣,一路背叛,一路燒殺,還殺了兩任皇帝。在他篡權登基前,關于他的一切描寫都是批判的,如果他登基沒干住,那他依然是寇,但是干住了,那就是王。歷史都是以結果論英雄,不問過程”。
我說:“我終于理解為什么西安總是打大唐概念了,因為唐朝之后,就隕落了”。
張良說:“是的,朱溫的根據地在開封,又在洛陽登基,都與長安無關。從五代十國起,長安、洛陽相繼黯淡,歷史進入開封時代”。
我問:“那這個時期這么動亂,達官貴人們會不會跟西晉末年似的,朝南跑呢”?
張良說:他們會跑,但是這次他們是朝西南方向跑,去蜀國。五代十國,這里面的十國更多的是一個地域概念,比如:蜀、閩、吳、越、南平、南唐、楚……。北方五代在更迭,南方這些小國自立反而時間長些。蜀國是節度使王建創立的,他把唐朝官方那一套管理制度平移過來了,目的就是吸引兵荒馬亂下中原大地的人才。拉攏人才最好的方式除了升官加爵外,還可以有親情綁定,他一口氣收了一百二十多個義子”。
我問:“張良先生,您覺得唐朝滅亡的根源是什么呢”?
張良說:“可以說唐朝的基本盤出了問題,民窮財盡,既有天災又有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