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專治心律不齊的炙甘草湯

71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課前思考:

1.心動悸與心悸有何區別?

2.炙甘草湯治療的是傷寒表證還是內傷雜證?

3.炙甘草湯以何藥為君?

4.小建中湯與炙甘草湯都是桂枝湯的加減方,都治療心悸,為什么小建中湯加芍藥,炙甘草湯去芍藥?

71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傷寒脈結代”,傷寒應該脈浮緊,脈數急為傳也,“脈結代”是脈病,心主血脈,心動則脈動,心停則脈停,起停無規律則結代,西醫叫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等。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屬于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由于心室率非常慢,對心臟的射血功能影響很大,就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頭痛等癥狀,嚴重的還會突然暈厥。

成無己曰:“脈之動而中止,能自還者名曰結;不能自還者名曰代,由血氣虛衰,不能相續也”。成無己先生講了結脈和代脈的特點,雖然都是跳跳停停,但結脈是節奏亂了,但該跳幾下跳幾下,不會少跳。代脈是節奏不對,跳的次數也不對,停的一次就沒了。后面有專門的條文詳細解讀,在這里只需要知道它是跳跳停停即可,代表氣機的阻遏和氣血的衰弱。

“心動悸”,吳謙注:“心動悸者,謂心下筑筑,惕惕然動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虛,不因汗下者多熱,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屬飲,厥而下利者屬寒。今病傷寒,不因汗下而心動悸,又無飲熱寒虛之證,但據結代不足之陰脈,即主以炙甘草湯者,以其人日血氣衰微,不任寒邪,故脈不能續行也”。吳謙先生認為,心動悸就是心下突突突的跳動,心里有恐懼感,心神不安。心悸主要有四種病因:一、誤用汗下之法,第69條就是誤用攻下而身重心悸。二、沒有經過汗下誤治的大多屬于熱證,比如發燒的時候心率加快,實證的脈促。三、心悸伴隨小便不利,渴而欲飲的是內有水飲,五苓散或茯苓甘草湯治之。四、厥陰病出現嚴重的水瀉,因為脫水而手足厥逆,這是里寒證,用四逆湯或理中湯治之。現在外感風寒,沒有汗下,沒有水飲,沒有熱證或寒證,排除了上面四種病因的心動悸,是因為患者素體氣血衰微,一旦感受寒邪,寒主收引,氣血無力連續運行,就會出現跳跳停停的現象,稱為脈結代,可以用炙甘草湯治療。“此時雖有傷寒之表未罷,亦在所不顧,總以補中生血復脈為急,通行榮衛為主也”。很久以來,中醫人大多用炙甘草湯治療內傷雜病,很少有人用于外感,但炙甘草湯的制方本意,就是對治傷寒,因為患者氣血素虧,雖有表證也不能急于解表,而是“以補中生血復脈為急,通行榮衛為主”,以人參、地黃、阿膠、麥門冬補血復脈之后,桂枝湯自然可以通行榮衛。

“心動悸”不等于心下悸、心中悸、驚悸,驚悸驚恐在傷寒論中屬于神志方面的問題,用龍骨牡蠣治療。這個“動”是搏動、跳動的意思,《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心率跳動太快的時候,不但自己感覺撲通、撲通的心跳,別人還可以看到“其動應衣”,這個“動”是客觀存在,有真實的外在表現,“悸”是主觀感受,是自己心里的感覺。有些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表現為明顯的心動悸,感覺心都能跳出來,《漢方診療實際》中就是用炙甘草湯加桔梗治之,有顯著療效。臺灣經方大師張步桃也是以炙甘草湯配伍軟堅散結,化痰祛濕的藥物治療。

本條“心動悸”與上條“心中悸而煩”最能體現太陽與少陰相表里,傷寒首傷太陽,如果少陰心氣不足或心血不足,輕則心慌心悸心煩,重則心動悸,脈結代。

“炙甘草湯主之”,嚴格說,炙甘草湯與小建中湯都屬于桂枝湯的加減方。在《傷寒論》中,腹部以下癥狀明顯,比如腹痛、腹滿時痛、腳攣急,必重用芍藥。胸中癥狀明顯,必定不用芍藥,比如“脈促胸滿”的桂枝去芍藥湯證,“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桂枝甘草湯證,本條心動悸也是胸中的癥狀,故去掉苦寒收斂的芍藥。根據《素問·病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的原則,本條為“先寒而后生病者”,當治其本虛,故在桂枝去芍藥湯的基礎上,加了大量補陰藥,人參、地黃、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后世有一張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的生脈散,本方相當于加了一張去五味子的生脈散,又名復脈湯。

但是,小建中湯證的“心中悸而煩”也是胸中的癥狀,為什么不去芍藥,反而加芍藥呢?芍藥、五味子都是味酸收斂之品,人體陰液生成沒有障礙,只是流失的情況下,用斂陰藥收斂陰液,使其不再繼續流失,疾病自然向愈。小建中湯證就是如此,只要收斂體內現有的陰液就足以,不需要外源性補充。炙甘草湯證不是流失的問題,而是生產力不足,中焦化生的氣血不足以供心臟運行,收斂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既不用芍藥,也不用五味子,在生地大補陰液的基礎上,還要加上血肉有情之品阿膠。體內突然之間增加大量的陰液,就可能有滋膩的副作用,所以加麻子仁潤燥。

柯琴曰:“用生地黃為君,麥冬為臣,峻補真陰者,是已開后學滋陰之路矣”。這種觀點值得商榷,仲師既然以炙甘草湯命名,顯然是以炙甘草為君,雖然炙甘草僅用四兩,生地卻用了一斤,劑量遠遠超過了炙甘草,但是,一國之中,人君為之主,一方之中,君藥為之主,搞清楚方中諸藥的權重與功效,才能知道諸藥在方中所起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炙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本經別錄》:“炙甘草:通經脈,利血氣”,在炙甘草湯中,炙甘草既可以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以治傷寒之標,還可以“通經脈,利血氣”,推動血脈運行以治“脈結代”之本,是方中靈魂用藥。《傷寒論》一百一十四方,用到炙甘草的有七十方,本方用量最大,用到四兩。與桂枝辛甘化陽,既可以推動補陰藥物運行,又可以解表散寒。炙甘草味甘平,“甘以緩之”,可以使動悸變緩,堪當方中君藥。溫病大師葉天士以本方化裁,“甘溫生津可以除熱”,發展了甘溫除熱法。

《神農本草經》“干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在本方中,“逐血痹”就是逐血中的寒和瘀。劉若金在《本草述》中講到,治女子崩漏,用鮮生地汁一碗灌下,血止脈復,說明生地補血復脈之功非常強大。

《神農本草經》“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人參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之功,《靈樞·邪客》:“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補心血不足必用人參。如新加湯,擴張血脈,脈起沉遲。通脈四逆湯,“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嚴重到脈不出時,加人參則脈出,可見人參是復脈之主力。

《神農本草經》:“麥冬:氣味甘平,無毒。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麥冬可以治“心腹結氣”,就可以治結代脈。麥冬可以治“胃絡脈絕”,說明有復脈之功。后世名方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也用到麥冬,說明生脈也好、復脈也好,麥冬的作用都不容小覷。

《神農本草經》:“阿膠: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阿膠主“勞極”,虛勞至極,屬于以形補形之法,用血肉有情之物來溫補血脈。《傷寒論》補血方中,大多會用阿膠,如黃連阿膠湯、豬苓湯,血虛則心煩不得眠,阿膠主之。

《神農本草經》:“火麻仁:味甘平,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火麻仁如果只是補中益氣,在方中作用不大。《本經別錄》:“火麻仁:主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復血脈”。陶弘景真人認為,火麻仁有“破積血,復血脈”之功,并非后世醫家所說的潤腸通便。但是,如果服炙甘草湯后出現腹瀉,可以參柯琴之意見,去掉麻子仁,換成酸棗仁或者柏子仁。

《神農本草經》:“大棗:補少氣,生津液”,《傷寒論》中大棗一般用十二枚,地二生火之數,心主血脈,心為火象,所以桂枝湯類方中一般都是十二枚。當歸四逆湯用大棗二十五枚,炙甘草湯用大棗三十枚,《易經·系辭傳》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天數指一、三、五、七、九陽數,此五數相加為二十五。地數指二、四、六、八、十陰數,此五數相加為三十,二十五是陽和數,三十是陰和數。當歸四逆湯證手足厥寒,二十五枚,就有欲使陽盛之意。炙甘草湯證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用大棗三十枚,雖然是補少氣之用,也有欲使陰盛之意。

將息法:“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以清酒之酒氣溫通血脈,流行血氣,滋補之品雖多而不會滋膩。血氣屬于精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薄煎取氣,久煎取味,十五升熬成三升,煎煮時間相當長,這個“取濃汁”的過程,就是取味的過程,長時間的煎煮,使地黃、麥冬、人參、阿膠、麻子仁的性味盡皆溶出,補益之力俱足。

后世醫家,尤其是溫病大家在炙甘草湯的基礎上發展出大量補陰之方,如加減復脈湯、一甲復脈湯、二甲復脈湯、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救逆湯等。現在,本方廣泛應用于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等病變所致的心律失常,在心衰的治療中,也取得良好的療效。日本人今西一郎家傳經驗,對于眼科的青盲、內障、視惑、瞳神干缺、目妄見、云霧移睛等也有良效,臨床中可供借鑒。附岳美中醫案一則:劉某某,男,41歲,患脈結代心動悸之證,他醫投炙甘草湯三劑未效,求治于岳老,診其脈結代,問其證,心動悸。曰:“的確是炙甘草湯證,因何不效”?察其藥量不符合炙甘草湯比例,改其量予之,將三次服量改作一次服量,一劑知,三劑病若失。從岳老的醫案來看,即使辨證準確,劑量配比不合適也不行。有人可能會說不傳之秘在于量,其實仲師把劑量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謂的“不傳之秘”只是為自己不理解或不敢用找的借口而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本能藥解—麥冬
重新發現中醫經典名方太美之——炙甘草湯
經方炙甘草湯--治療心臟病、房顫
“溫經湯”是一首好方 吳茱萸 9g當歸 6g 芍藥 6g川芎 6g人參 [6g] 桂枝6g阿膠 6g牡丹皮 去心 6g生姜 6g 甘草 6g法半夏 6g麥冬去心9g
溫經湯治不孕驗案
補益劑之氣血雙補 炙甘草湯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 人參養榮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微博| 新蔡县| 新疆| 万安县| 老河口市| 扶风县| 安康市| 鞍山市| 临高县| 洛川县| 榆中县| 南木林县| 夏河县| 义马市| 漳州市| 淳安县| 泊头市| 华池县| 合江县| 武功县| 长宁区| 游戏| 尖扎县| 西充县| 都昌县| 额敏县| 凤台县| 马龙县| 玛沁县| 巴里| 永州市| 蒲城县| 丹江口市| 宿州市| 南陵县| 曲靖市| 蒲城县| 永嘉县| 安顺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