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這部紀錄片沒有給觀眾力量,這是一個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因而是種道不清的辛酸,剩女這一詞瞬間將觀眾推向了這個社會問題的尖端。
這部紀錄片由以色列 希拉·梅達利亞與肖什·莎赫拉姆合作執導,這是她們繼《網癮》后第二次合作。
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剩女成為了171個漢語新詞之一。
中國社會對“剩女”認識有所偏頗。“剩”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并不代表她們需要被拯救。
這部社會紀錄片在豆瓣上也獲得了7.9的高分評價。
電影講述的是三位充滿希望的單身女性,他們承受著不同的壓力,但仍然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尋找愛情的故事。
每一個選擇單身的女性,感情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某些殘酷的真相,但這不代表她們過得不好。三人都在北京生活,邱華梅,是一個山東人,在北京從事律師行業,出身農村的她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是優秀的,可以說符合現代獨立女性的標準。
許敏,是個地道的北京女孩,28歲,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在北京電臺做電臺主播,性格很活潑可愛,也有很強的親和力。
蔡琪,曾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因為父親的病因以及自身的心理發生了一些變化,從而做出了改變與妥協。同前兩位相同有著同樣得體的職業,她是一名大學教師。
光看圖片與文字,你很難想象他們被貼上了“剩女”的標簽。
華梅的家庭來自農村,她很在乎自己的家庭,不許外人說家人的壞話,而家人卻以固化的婚姻觀對她進行束縛及傷害。
34歲的年齡也讓她受到了來自婚介與家人們的攻擊,而她只是想找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尊重女性的普通伴侶罷了。
華梅身邊有兩個極端,一種是家庭的“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另一種則是朋友對逼婚的堅決反對抗爭。然而,父母的憂慮是由我而起,也應該由我去解決。
家人的“愛”成了華梅成了她過不去的坎兒。影片中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逼婚真的會讓你更幸福嗎?實際上逼婚最可怕的不是無法遇到靈魂伴侶,而是將你的自信心擊碎。
電影中的華梅外表下的自信,優異,獨立。可每當遭受到家庭的威脅,她卻無法反駁,傳統家庭的思想給她套上了婚姻的枷鎖:相夫教子才符合一個女性正常的人生軌跡。
剩女為王:舒淇這段話,說到多少大齡剩女心坎里!
“肖什·莎赫拉姆:《剩女》中的3位女性就是政治觀念和傳統看法的“受害者”。
許敏面對婚姻只有一道門檻——母親。許敏的主要問題在于與父母的相處,她總是站在被動地位,參加相親活動同學生上補習班一般經常報到。
門當戶對,是母親的主要條件,對她來說,是女兒成功幸福的保障。在屢屢失敗下,許敏與母親的關系逐漸走向極端。
蔡琪的婚姻關系靠的是妥協。還是應該走常人走過的路。同前兩位的父母相同,結婚足夠說服性的理由,女兒出嫁是母親最快樂的事。
電影中蔡琪多次談論到女人的責任應該與男人一樣平等。她是三位主人公中唯一一個按計劃順利進入婚姻的女性。雖然男方與她差異較大,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塊兒。
從觀影角度來說,外國導演拍中國現象總是讓人期待著電影的另一個視角,觀影后大家的普遍感受是真實,整部電影都在體現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對大齡女性的惡意,來自家庭,來自社會。
由于電影時長僅僅八十多分鐘,大大限制了其內容與結構。單身女性所看到的世界真的就是一片黑暗,沒有光明?
在電影中蔡琪參加主持的一次放映活動的電影是《嘉年華》,這部電影的女性意識很強,電影中的男人只存在施暴者及懦弱兩端。
而它作為放映內容的出現也代表著蔡琪曾經的選擇,我們突然擔憂起他們的社會地位,數據證明,我們的擔憂是多余的。
事實是很多單身女性都是選擇單身的。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三千萬,社會穩定受到威脅,單身女性被認為是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但現代中國女性如何平衡社會對她們的期望,以及她們自己想要什么。
每個女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同時她們必須努力保持自己的抱負,還要承受來自家人、朋友、甚至是政府的壓力。于是單身女性不是被剩下的,而是選擇單身的,她們不該被社會歧視。
據官方數據統計,在婚姻市場中,女性多偏好不低于自身條件的男性,男性多偏好不高于自身條件的女性。
這也意味著即便婚姻市場男女性別比例平衡,條件最好的女性與條件最差的男性都會被剩“剩下”。從受教育程度來講,學歷越高越可能成為大齡單身女性。
日本NHK紀錄片《光棍兒:中國結不了婚的男人們》記錄了在內陸農村出現的陳規舊習與改革開放掀起的消費文化浪潮猛烈沖擊,身陷夾縫中的單身男子們道盡途窮,只能面對悲慘的社會現實。
電影中也出現了現代社會的幾種新的相親形式:一對一相親會、大型集體相親會、N人相親會等。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活動也給予中國一個大型市場——中國婚戀市場。
隨著單身人口數量增長、離婚率的走高為我國婚戀交友行業奠定了龐大的市場基礎,我國婚戀交友行業發展已步入成熟期。電影中的拍攝時間是2015-2017年,線下交友仍是主流。
同時隨著新一代消費者交友習慣的改變,使得網絡婚戀交友滲透率不斷提升。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網絡婚戀交友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進入成熟階段。
電影的最后,華梅選擇去法國留學,如今的她順利畢業,移居德國,并做了律師,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或許紀錄片中的視角是局部片面的,我們可以看到姑娘們為爭取平等、創造自身價值而奮斗。
傳統觀念與現代化思想的擦撞正是現代中國社會的主要問題,無論持哪一方觀點,尊重他人是社會多元化的必要品質,要想將性別的天平端平還需要整個社會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