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心理描寫的對話
云南紅河州的六位校長在我校掛職學習一周,他們提出要聽聽我的課,于公于私我都沒有理由拒絕,于公,我校的課堂永遠是對外開放的,作為外國語,必須要有這個膽氣和底氣,況且“你的名氣很大”呢;于私,幾天來,我們已經成為朋友。正好周四是作文課,我就上一次作文指導課吧,畢竟閱讀課大家聽的多了。我在作文教學上幾年來一直在探索,也在試圖從實踐上填補我國初中作文教學的某些空白。按照我的作文教學計劃,本次跟學生談“心理描寫”,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先是讓學生讀“什么是心理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文字。再是選了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寫的句子,讓學生談談“揭示了人物怎樣的思想和性格”。第三個環節是“情景模擬練習”:設置的情景是“數學課開始了,老師把批好的試卷發了下來。在拿到試卷之前,我緊張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試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傷心。” 然后讓學生寫一段心理描寫。第四個環節是我猜學生所寫的“心理描寫”的類型,一共有5種:內心獨白、 幻覺描寫、環境襯托、用神態、語言、動作反映內心的變化,還有一種是這四種的其中幾種的綜合。第五環節是學生心理描寫展示。第六個環節是“林黛玉進賈府”心理描寫賞析。最后一個環節是本次作文要求。
課后,云南的校長們給予了鼓勵性的高度評價,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說自己“很享受”。我試圖從專業的角度來對話這一堂作文教學。
第一,從哲學的本體論角度看,“教什么”是關鍵。關于作文教學“教什么”一直在爭議,與其爭來爭去,倒不如“動起來”,初中三年“教什么”,從大項上看有三塊內容:考場作文的基本規范、記敘文的基本寫法、升格記敘文。“心理描寫”是屬于“記敘文的基本寫法”。考場作文受時、空、應試的控制,有其獨立的特點,從寫作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寫法應納入作文教學的范疇,但相對于初中生,也不可過于理論化。我在第一個環節上是“匆匆而過”的,重在怎么寫。當我調查學生心理描寫的手法時,“內心獨白”是大家都在采用的,而幻覺描寫、環境襯托、用神態、語言、動作反映內心的變化等就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可見,本節課“教什么”還是抓住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
第二,從方法論的角度,這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謂多樣,有接受式,有合作式;動口、動手,更重要的是動腦了。
第三、從心理學的角度,關注了學生的前認知和好奇心理。學生對于“心理描寫”是有一些感性認識的,我在第二環節選用了孩子們學過的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寫的句子,一段是都德的《最后一課》中的,一段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中的,還有一段是朱自清《背影》中的,除了印證心理描寫的作用外,也進一步了解了如何進行心理描寫。第三環節的“情景模擬”,其創意來自網絡,選這個情境,是在于學生非常熟悉這種場景,更容易“真實”。最得意的是,學生寫完后,沒有馬上交流,而是進入第四環節:猜學生可能有5種描寫方法,在“猜”的過程中,學生分外專注,將相對“枯燥”的描寫方法用“猜”的方式進行,學生興味盎然!
第四,本節課還充滿著生成,在第五環節“展示”時,行舟文學社的社長陸婉瑩的作品竟然是這樣的:
看著左上角的那個鮮紅的59分。來回翻了翻卷子,盯著上面一個接一個的大麻叉,我的頭皮也發麻了。怎么辦?怎么辦?我似乎已經看見老媽瞳孔深處那燃燒著的熊熊的火焰,和老爸漸漸變得鐵青的“包公臉”。哇!誰來救救我啊!哎?老媽今天加班,老爸今晚值班,我不就可以活到明天了么?想到這里,我耷拉著的嘴角不自覺地咧出一個賊笑。——但是,我肯定活不到明天的啊。我腦袋又無力地趴在卷子上。嗯?這道題我不是這樣解的啊。那道也不是,還有那一道……難道?我翻到卷首,天啊,這不是我的考卷!“呀!天殺的課代表,你發錯卷子啦!”
從手法上看,還是第四種,但該文已經具有“微小說”的要素了,我笑著說,心理描寫還有第六種:微小說式。就連一向寫作一般的吳*也向我們展示他的想象力,又是一篇“微小說”:
誒啊,又數學考試了,真悲劇,估計這次又完蛋了,但愿及格吧。報分了,我的心在撲通撲通地跳,“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保我考好一點,下次殺豬宰羊供奉您老人家,千萬別不及個啊。”考卷發到我的手上,我緊張得手直冒汗,眼睛都不敢睜開來,我用手把那張試卷一點一點打開我看到了一個大大的“1”,啊!不會吧,老天爺你就給我這么點情面啊,有沒有搞錯,我咋就考了這么點分?我繼續打開試卷,看到了一個“8”,哎,俺的命咋這么苦呢?我不斷抱怨著,此時我的同桌過來看我的試卷,我連忙擋起來說“有什么好看的?去去去,哪涼快上哪呆著去。”“不,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下,你考卷拿反了。”“拿反了關你……什么?拿反了?”我連忙打開一看,還真是的,老天和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感
1. 王老師上課的感覺是很舒服的,他說:“我們這節課要和同學們聊聊心理描寫……”整堂課王老師始終采用了聊天的“對話”教學方式,既有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也有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精彩點評,還有時不時幽默詼諧的逗學生一笑,(讀到學生作文時,老師幽默的補上一句:哪一個是數學課代表?)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是教師始終是“四兩撥千斤”的淡然。
2. 當然,王老師課堂上也有激情的一面。尤其是在談到《紅樓夢》一段時,為了給學生賞析“林黛玉進賈府”的心理描寫賞析,王老師普及了一些紅樓夢的內容知識。津津有味的講解讓我感嘆,這樣突然的課堂情節,若不是教師本身有對《紅樓夢》較熟悉較深入的了解,又何以能如此侃侃而談?這就是“大師是在用自己的語文素養上課”的詮釋吧。
3. 王老師對學生的精彩點評也各個不一。“不愧是文學社社長,的確很棒!”“時間不夠了,我相信你會寫的很好,我們課后再交流。”“你寫的很是悲壯!”……每一次的點評都很誠懇,不過高的吹捧,卻給了學生切實的激勵。
4.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有話可寫。進行情景模擬練習時,王老師給出的情景是“在拿到試卷之前,我緊張的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和“試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傷心”,這樣的情景可以說幾乎是每個學生都熟悉的,都會遇到的情景,因此學生能生動的再現當時的心理,寫出來的作文也都是自己真情的抒發。
5. 對心理描寫方法的精當概括。王老師很自信的說:“我不看你們的作文,就能推斷你們所寫的一定在我概括的這五種方法內。”這種自信是出于對心理描寫的深刻探究,有“內心獨白”、“幻覺描寫”、“環境襯托”、“用神態、語言、動作反映內心的變化”以及一種或幾種的綜合,課堂的調查也正如此,所以為學生在無意識的實踐的基礎上上升到有意識的理論的高度,這也是作文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