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看過《學習的革命》,里面提到最重要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張圖,它告訴我,學習應該是用發散的思維思考總結,而不是總是用線性的思維去思考。
那時候,我們老師還是十分喜歡用大括號在黑板上做板書,而我在那個時候已經學會偷偷地用腦圖去畫屬于自己的板書。
一開始不懂得如何畫腦圖,只能將這張腦圖臨摹下來,重復用,反復用。
現在,Mind Map翻譯成思維導圖,當然比腦圖更加準確了。
初中以后一直在用著這副模板在給各學科做筆記,但是最近覺得自己是應該重新系統地學習一下如何畫思維導圖,理由如下:
寫作千字文需要
分享讀書筆記
易于記憶
學習有條理地思維
手繪思維導圖
暖乎乎里還提到學習思維導圖可以找工作、列計劃、做決定、寫筆記、送禮物、整理創作思路、羅列人物關系等,暖乎乎是一個關注手繪思維導圖的女孩子,思維導圖曾經幫她解決了不少的問題,以下是她寫過的一系列關于手繪思維導圖的文章。
她的文章幾乎利用思維導圖提綱寫成的。
我現在畫的最多的思維導圖就是用于寫文章前的構思。下筆之前先頭腦風暴一下,然后用思維導圖梳理個中的邏輯關系,成文就容易許多了。via《手繪思維導圖(4)理思路——為創作搭建骨架》
這是她系列之三《列計劃》的思維導圖:
想當初,我也是用手繪思維導圖,一用就用了差不多十年,也用不出她那樣的效果,慚愧,淚奔。
手繪思維導圖相對于電腦思維導圖有以下的優點:
工具簡單,隨時隨地可以畫。
思維活動可能只是幾秒鐘的事情,動起鼠標鍵盤的時候,有部分思考的東西可能已經流失了。
手繪是一種廣義的藝術創作,容易激發右腦思維。
團體協作頭腦風暴的時候需要群策群力,紙筆更令人集中注意力。
思維導圖適用于思考總結的東西,手繪思維導圖其獨特唯一性,更容易于理解記憶。
軟件制作的思維導圖雖然高大上,但是好看的思維導圖都是偏向于手繪風格的。
我有一張很漂亮的思維導圖,我想知道這樣圖是來自哪里的。為什么要這樣學?和菜頭告訴我的,費曼技巧。
費曼技巧的靈感源于諾貝爾物理獎獲得 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自傳里,他提到曾 糾結于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 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 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費曼技巧很簡單:
1、拿張白紙;
2、在白紙頂部寫上你想理解概念;
3、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它,就像你在教給別人一樣。
4、遇到解釋不了的地方,就通過查課本、問老師或到互聯網搜尋答案。
5、重復上述1-4步驟,直到再沒有難點為止。
硅谷神奇小子Scott Young利用這個辦 法,一年學完了麻省理工學院33門課 程。 如果你能掌握這套辦法的精髓,就可以復制別人的成功。
于是我在搜索引擎上搜它的文件名「冠軍思維導圖」,by the way,我開始想當然地認為是某個公司舉行思維導圖比賽,然后這就是冠軍作品,事實證明這種想當然的想法是錯誤的,它來自「冠軍企管咨詢」,是的,圖片的命名僅僅來源于一個公司名。
首先在百度上搜索,搜索結果的第一頁和第二頁沒有我想要的,果斷換Google,在第一頁看到了這個鏈接《逍遙游·蕭秋水: 冠軍思維導圖》,然后從這個鏈接上又知道了這張圖其實是來自于蕭秋水的這篇文章?《思維導圖那點兒事》?。
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我畫下這張思維導圖。
這個階段主要是看別人是如何學習的思維導圖。
在暖乎乎文章分類上,找「思維導圖」的tag,將此系列的文章看完。此系列文章主要由讀者答疑和思維導圖的應用系列文章構成。
暖乎乎的豆瓣小組「每天早起一小時,網絡課程天天上」,里面有暖乎乎對《幸福課》、《聆聽音樂》和《公正:該如何是好》學習資料匯總。這是學習思維導圖以外得到的東西。
蕭秋水的文章除了上面提到的《思維導圖那點兒事》之外,還有其他的文章,我嘗試在文章文類中尋找「思維導圖」的tag,但是沒有找到,只能通過文章檢索「思維導圖」,剔除作者的思維導圖讀書筆記之外,有以下的收獲:
《思維導圖:其實只是工具》:工具的目的在于以提升我們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質量,但是,本質上來說,工具還是工具。
當然,蕭秋水對于思維導圖的知識分享還不止這些,文章分類中「知識管理」還有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在系統學習的時候可以進去文章分類再繼續學習。
戰隼是誰?請看這里。
他從2010年12月18日發起每天一本書習慣,進行了379天看了419本寫了378篇簡評,在學習博客上分享46本書的筆記,筆記博客上分享了16本書的思維導圖.
跟他學習很簡單,去戰隼的學習探索,剛好有個「思維導圖」的文章分類,挑選里面的文章,里面有戰隼自己寫的文章,也有摘錄別人關于思維導圖的心得,五花八門,需要動腦子甄別著看。
看完后,選出了以下幾篇干貨。
《如何有效的利用思維導圖筆記?》+《如何有效的利用思維導圖筆記?》
《用思維導圖記筆記的益處》
《怎樣有效的應用思維導圖以及作用體現在哪?》
《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你快速學習和通過考試(1)》
《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你快速學習和通過考試(2)》
《思維導圖理論缺乏科學依據和實證》:思維導圖只是一種圖形化的展示方式,絕不是學會它就能無所不能了,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分析它的優點與缺點用在最合適的地方上
《我是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
看完以上一系列文章,談一下個人的體會:
思維導圖只是個工具,適合大多人數人,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思維導圖不會改變你的人生,不會讓你變得馬上很牛逼。思維導圖和板書,筆記一樣,知識一種信息記錄的方式。
思維導圖用來做讀書總結是個很好的選擇。
別人做的思維導圖可能看不懂,這個不重要,自己做自己的才重要,親自動手才能夠獲益。
全頁式的要點匯集比條目式的羅列格式好,思考價值大。
嘗試讀完一本書之后畫一張思維導圖鞏固知識,可用作有形的知識積累,也可以用作自己不斷書寫的簡歷。
思維導圖隨時都可以畫,開會、培訓、計劃、學習、判斷、總結等等,可以的話,每一次都畫得漂亮一點,每次都拍照保存下來,可以看到自己每次的進步。
我個人比較推崇于手寫,如何手繪思維導圖,孫小小的文章《給<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配圖》,里面提到如何手繪思維導圖:
手繪思維導圖的工具準備:
1. 空白紙張
2. 彩色水筆和鉛筆
3. 你的大腦
4. 你的想象
步驟如下:
1. 從一張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
2. 用一幅圖像或圖畫表達你的中心思想。
3. 在繪制過程中使用顏色。
4. 將中心圖像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極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三極分支和二極分支連接起來,依此類推。
5. 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
6. 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注意是詞語,不是句子,以印刷體書寫,字體工整清晰,字要寫在線上)。
7. 自始至終使用圖形。
《思維導圖的制作原則》里面有七個原則,上圖基本符合思維導圖的制作原則了。
徒手畫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自由,形式、內容、風格都很自由,這是畫導圖過程中始終要堅持追求的。
用軟件可以規范,但又比較單一,要獲得足夠的自由,我想無非有幾種方式:一是熟悉你用的軟件;二是借鑒優秀的作品;三是能多了解幾種不同的軟件。如此而已。
MindManager:收費,普通版價格$349,使用人群多,功能強,商務應用廣。蕭秋水,戰隼在用,網上很多破解,但廠商的保護意識也很強。
MindMapper:《思維導圖的三招十八式》作者比較喜歡使用的軟件。對MindManager和MindMapper,他評價說,MindManager顯大家風范,MindMapper顯個人特色與才氣。
XMind:有收費版和免費版,我現在在用免費版,XMind像WPS一樣,也有它的分享社區「Mind Map Library」。蕭秋水也曾經在博客中說過個人學習應用XMind就夠了。對于我手繪主義者,這樣也夠了。
Freemind:免費,我沒有用過。
進入這個主題,就不得不提《思維導圖的三招十八式》了。
《思維導圖的三招十八式》里面有很多的干貨,不僅僅是作者對思維導圖使用方法的介紹,還有作者對自己思考方法的總結,諸如思維的層次,總結的次數,麥肯錫方法的運用,最后還有思維導圖的解釋及意義。
所以,在這篇長長的教程中,能看到的不僅僅是招數,還有內功。
關于思維導圖軟件的使用,一般來說是很簡單的,這 些軟件的使用甚至可以說是玩出來的而不是學出來的, 如果非要學的話,我想一是把《思維導圖》這本書讀透;二是把你所用的軟件菜單所有命令“玩”上一遍; 三就是讀讀軟件上附帶的幫助;再有的話就是多看別人的作品,多與高手交流了。
順時針方向,從12點或者1點鐘方向開始閱讀。以前,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以為思維導圖向文字閱讀一樣是從左到右的,現在糾正過來,感覺現在看思維導圖就順暢很多了。
軟件的功能很多,看自己的需求,按照我需要,可以畫好一張簡單的思維導圖就好,20/80定律,掌握好思維導圖20%的功能即可以制作出一張機構清晰,內容簡單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三招十八式》內采用的是研究探入式的學習態度來學系思維導圖的軟件,我在大致瀏覽過后,覺得掌握好以下幾個功能就可以了。
以下我以XMind為例,做一個簡單的使用演示:
1、復制和粘貼
2、Enter鍵
3、Ctrl+Enter或Insert
簡單的功能介紹就到這里,初步懂得這幾個功能的運用,就可以制作簡單的思維導圖了,以后要制作漂亮精美的思維導圖就要靠繼續繼續摸索,看高手作品,修煉內功了。
看完《思維導圖的三招十八式》,會發覺思維導圖還有多方面的應用。
教人使用軟件,玩游戲
產品的使用索引
信息的分類理解
項目過程的描述
會議的組織安排
會議的記錄及領會
培訓的課程總結
旅游日程及景點安排
個人簡歷展示
國外思維導圖Blog的調查報告:有500多個人參加投票,里面說過思維導圖軟件用得最多的領域前10名是:待辦事宜、準備演示、做筆記、問題解決、項目計劃、做決定、知識管理、項目管理、個人思考和寫作,有43%的人,認為思維導圖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清晰思路。via《思維導圖真的有效嗎?》
學習階段
初級階段:用別人的話,搬別人的結構,記錄別人的觀點,是學習思維導圖的;
中級階段:用自己的話,套別人的結構,說明別人的觀點;
高級階段:用簡潔的話,在別人結構基礎上補充,在別人觀點上完善自己;
應用階段
初級階段:重組自己的結構,以自己思路為主,借別人的理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中級階段:綜合多種材料的結構,自己思路目的性明確,融匯多方面的關鍵內 容,去粗取精、簡明扼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高級階段:自由靈活組織語言或其它元素,發散性圍繞核心的有效結構,突出 重點、表述充分、簡要醒目,體現創造性思維。
經過一段時間思維導圖的系統學習,已經對思維導圖有了大致的了解,手繪及應用軟件也可以初步上手了,接下來就要進入應用階段。
知行合一,知道了不去用等于不知道。
思維導圖是一種工具,使用工具的目的在于將生活更好。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