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謙恒,北京理工大學網絡信息技術中心安全專家、博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9月20日,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進入教育日。各地各校紛紛開展一系列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如何讓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實踐能力和防護技能,又重新被提上日程。
《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習慣調查報告》最新數據顯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機上網,31.4%使用家庭臺式電腦上網,13.1%使用平板電腦上網,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網吧或學校的臺式電腦上網。
青少年網民的數量逐步增多,青少年中上網的比例已經接近80%。青少年使用電子郵件、社交網絡、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等工具或者平臺的頻率已經日益增長。針對青少年的網絡詐騙和犯罪也時有發生。
(圖片來自網絡)
六種典型的網絡詐騙,你不得不防
場景一:修改分數
目前很多中學使用了電子成績發布系統,一些學生假期在家里查到自己的成績不理想。心緒煩亂的時候收到一則消息說,“花錢可以改成績,包你滿意”。
這時,有的孩子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聯系發布者,然后對方讓其先預付費用,在隨后的過程中,騙子利用受害學生的改分心理,多次讓受害學生去付款。直到最后,騙子會給學生發一個PS(修改過)的圖,表示成績已經被修改,其實,在成績管理系統的成績壓根就沒有改過。
場景二:游戲盜號
很多青少年都是網絡游戲的高級玩家,其所屬的賬號也具有較高的價值。在網游交流平臺就有騙子提出要高價收購其游戲賬號,然后發給被騙者的一個所謂交易平臺的鏈接。
有的孩子就去點擊這個鏈接,殊不知,這個鏈接就是暗藏木馬的盜號鏈接,只要用戶點擊了這個鏈接,那其電腦就會被種上木馬,進而導致賬號失竊。
場景三:搶紅包
搶紅包也是一個時下比較時髦的行為,很多青少年包括成年人都樂此不疲,甚至安裝搶紅包插件。同時,有些偽裝成紅包式樣的木馬或者惡意軟件的鏈接也隱藏在其中。
這時,用戶插件有可能是惡意軟件,會導致手機的信息泄露威脅手機所關聯的銀行卡的賬戶安全。在陌生的群,搶陌生的紅包是有風險的。
場景四:掃描二維碼
街頭某產品促銷,說掃描其指定的二維碼就可以獲贈一個飲料或者類似的小禮物。
這時,有的同學就拿起手機毫不猶豫的去掃描二維碼,殊不知,二維碼本質是一個鏈接,我們在不能判斷二維碼是否安全的時候,很可能就將惡意軟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安裝到了自己的智能終端,同樣會導致信息泄露,引起很多可推測的損失。
場景五:匯款、充話費
社交網絡中,突然一個熟悉的人讓幫忙匯款或者充話費。看起來這個人特別熟悉,頭像也是熟悉的,就是號碼是陌生的。
這時,有的同學就會不假思索的按照發來的消息去匯款或者充值,其實,這也是一個騙局,利用從朋友處獲得的賬號權限去騙取錢財。所以,要核實消息發送者的真實身份。
場景六:朋友圈
在社交網絡中,由于“二師兄”發朋友圈導致“唐僧”的行蹤被妖怪實時掌握。所以,最好不要隨意將隱私發布于朋友圈中,朋友圈有分組的功能,也可以用起來。
青少年安全上網有妙招
青少年的網絡知識較為欠缺,同時由于心理發育尚未完成,讓其按照成年人的思維去設置強密碼、不輕信陌生信息或者郵件的內容難度顯而易見。那么,青少年在上網過程中,該注意些什么?家長又該如何護航呢?
1. 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互聯網,自覺抵制不良網站。
2. 增強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
3. 要培育一個理念,就是“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同樣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也要對一些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進行防范”。
4. 家長或者監護人可以采用一些防病毒軟件的“上網管理”功能模塊來給孩子的網絡環境設置白名單以及控制實際用網的時間等等。家長也應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常識,和孩子一起共同提高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
5. 監護人可以協助孩子設置強密碼,而不是簡單的生日或者數字123456等弱密碼。
6. 監護人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對郵件或者社交信息進行有效過濾。
7. 監護人要引導青少年不要隨意連接不明來歷的Wifi,不要隨意點擊別人發來的鏈接、不要隨意安裝不明來歷的軟件、不要隨意掃描二維碼等等。
8. 教育機構,比如學校也要適時的引導學生正常用網,普及網絡安全常識。
青少年的網絡防范水平,其實只是整個社會防范水平的一個縮影。網絡安全要從小抓起,盡早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我們常說“少年強則國強”,其實,網絡安全領域亦然。抓好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教育,我們的未來就是網絡強國。
編輯:紀阿黎